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二 )


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文章图片

纵观首期节目嘉宾们带来的精彩表现 , 不得不说导演组在选择嘉宾上确实眼光精准 。 东方卫视番茄匠工作室、《斯文江南》执行制片人汪甜盈向传媒内参表示 , 对于邀约嘉宾的期望是 , 他们需要对经典文本好奇、喜爱 , 最好有一定基础 。 这样在“共同围读”的氛围中 , 才能去感受文本的魅力 , 在颇有设计感的“演读”中对文本有全新的体悟 。 其实 , 包括导演组也是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 而这也是一个制作组和嘉宾共同成长的节目 。
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现实空间演播室“围谈共话”的横向叙事 , 演员嘉宾、文化学者、主持人 , 他们身处同一个时空 , 共赴一场“文化围谈”之旅 , 对于平行超时空的纵向叙事也会进行关联和深入阐释 , 从而强化了历史与现实相互联动的复式叙事结构 。 实际上 , 在围谈环节 , 更多彰显出大家观点的碰撞与激发 , 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精神更新” 。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 , 学者黄晓丹老师从专业解读 , 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绍兴 , 其实它也是中国东南非常重要的文化重镇 。 此外 , 古代字、画、诗之间的审美都是互通的 , 彼此关联紧密 。 另外 , 江南的美学意境和北方的大山大河美学意境有着明显的区别 , 而古人到了江南 , 一马平川 , 其审美的眼睛也开始慢慢打开了 。 学者止庵老师表达出 , 自我教育成就了鲁迅和王阳明 , 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 , 采取的是一种自由轻松的方式 , 希望孩子自己可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道路 。
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文章图片

对于人和字的探讨 , 汉字的书写 , 最终实现的是字和人的统一 , 看字识人 , 也便是源于此处 , 甚至在节目中呼应当下的成人和小朋友可以通过练习书法 , 获得更多的文化审美和品格塑造 。 对于育儿方面 , 鲍国安老师通过演读王阳明的《训蒙大意》后 , 深刻感受到育儿应该尊重儿童 , 顺势而行 。 演员郝平则在现场通过鲁迅先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答客诮》等文章 , 表达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爱和做彼此好友 , 而不是所谓的施恩 。
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文章图片

据悉 , 节目首站是绍兴 , 之后还有苏州、上海、宣城和杭州等中国文化的交汇地 。 而之所以选择这些地点 , 向阳表示 , 文字的背后 , 其实有着文学地理学或者说文化地理学 。 这些文化繁盛之地 , 让人生于斯 , 长于斯 , 流连与斯 , 诸多文化先贤和恒久的文化精神 , 都赋予这些江南城市不同的意义和美感 。
展现唯美细节 , 拿捏观众审美喜好
平衡文化科普和进阶文化的融合点
做一档观众喜爱 , 特别是年轻观众喜爱的文化节目 , 不仅需要内容层面的丰富性 , 在高颜值展现上 , 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事实上 , 《斯文江南》的创作团队显然深谙此理 , 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拍摄手法 , 唯美的场景布置 , 细节的镜头捕捉 , 将年轻观众的审美喜好拿捏到位 , 一方面 , 在视觉审美上 , 获得观众的高接受度 。 另一方面 , 也打通了文化经典作品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空间距离感 , 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年轻人的认知距离 , 消除了经典文化与观众审美的隔阂 , 也让节目之外的“我们”实现了从“身份认同”到“价值互动”再到“情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