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上海著名表演艺术家、越剧大师金采风逝世,人间再无“神秀英”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
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
今天上午10时45分
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
享年92岁
文章插图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
上海越剧院刚刚发布了讣告
文章插图
在许多戏迷的眼中金采风老师
是《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是《西厢记》里的崔莺莺
是《盘夫》里的严兰贞
是《碧玉簪》里的李秀英
也是《汉文皇后》里的窦皇后
......
她给一代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文章插图
62年彩色越剧戏曲片《红楼梦》金采风扮演的王熙凤
金派是金采风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祖籍浙江省鄞县,1930年11月生于上海,1946年考入雪声剧团训练班,工小生,因唱电台而名声渐起。
文章插图
金采风 生活照
后转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与吕瑞英、丁赛君,被称为“东山”的三鼎甲。1951年夏,进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1955年随团入新建的上海越剧院。金采风以闺门旦应工,兼擅花旦。
【 剧团@上海著名表演艺术家、越剧大师金采风逝世,人间再无“神秀英”】
文章插图
和越剧姐妹们在一起(前排左起:张云霞、王杏花、金采风;后排:袁雪芬和戚雅仙)
金采风的唱腔继承袁(雪芬)派,并吸收有施银花、傅全香的音腔成分、同时也吸收了范瑞娟唱腔的醇厚,融会贯通,自成一格,被公认为“金派”。
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运腔委婉流畅、刚柔相济,韵味浓郁;
她也擅长青衣,表演细腻隽永,善于刻划人物的内在感情。
她曾演唱袁派名剧《西厢记》《祥林嫂》,在演唱时既保持了袁派委婉流畅的特点,又发挥了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的唱法,赋予唱腔另一种艺术特色,被音乐家称为“袁腔金唱”。
文章插图
在《西厢记》中扮演崔莺莺
1962年,《碧玉簪》还被拍成了彩色戏曲电影,由吴永刚执导,金采风、陈少春等主演。其中的“三盖衣”是核心唱段。整段唱由慢而快,由快转散,生动刻划了李秀英善良的性格,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从严兰贞到祥林嫂,从江水英到许广平,从李秀英到崔莺莺,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对人物的举手投足、服饰细节加以精雕细刻,不断对唱腔进行探索创造,使得老戏屡演屡新,她也因此被戏迷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文章插图
1962年,在《碧玉簪》中扮演李秀英
2016年2月解放日报采访人员独家专访时,有“神秀英”之称的金采风虽年过八旬,依旧保持极佳状态,脸庞白嫩,身形不见走样,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做演员是一辈子的磨砺,要注意饮食,注意形体。出现在人前,就不能坍台。”
文章插图
2012年2月27日,金采风在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人格与艺德的魅力》回顾从艺经历。她这样写道:
文章插图
学生时代,我是袁雪芬老师的铁杆“粉丝”。当时她领衔的雪声剧团声望很大。在我的印象中,虽然说不出什么道道,但我总觉得这个剧团和当时很多别的剧团相比,有很多非常独特的地方。无论是化妆、布景、服装还是剧目,都是那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记得袁老师在《绝代艳后》中,穿了一袭曳地的珠罗纱长裙,颜色是淡湖绿的,灯光打在上面,美极了。这种新颖美丽的服装,在越剧是前所未有的。雪声剧团当时的剧目,都是由编导创作的,无论是剧情还是舞台呈现,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吸引我的还是袁老师的精湛表演。她每一次演出都能做到入情入戏,演到动情之处,很轻易地就能触动观众的心,感染力非常强。每一次观赏完她的演出,我都要回味好久。
- |当代著名书法家姜军书法作品欣赏
- 迎春展!“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亮相上海博物馆
- 艺术家$俞晓夫新展:信笔“闲聊”,灵动的“上海表情”跃然纸上
- 上海|在上海这些地方,足不出“沪”即可享受“年味”
- 跑道@一人分饰“元堇”和“王熙凤”的背后,新一代上海京剧偶像驰骋青春赛道
- |17位著名历史人物的死亡面具,在他们死后不久制作的
- 上海明墓|上海明墓:16.都察院右都御使唐珣墓
- 冯德英|著名作家冯德英病逝!代表作《苦菜花》曾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 万徐良$中国著名军旅画家万徐良国画将东方女性的优雅推到极致
- 玉兰@著名花鸟画家林兵:那些追逐“花容月貌”的往事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