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忙年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准备好吃的食品 。 家家户户都一样 。
一穷二白的旧中国 , 遗留下来的是一堆烂摊子 , 人民群众吃糠咽菜 , 虽然朝乾夕惕 , 却食不果腹 , 朝不保夕 。
新中国成立之初 , 可想而知 , 老百姓的生活相当艰难 。 一年到头 , 能吃饱肚子就算好的了 , 只有到过年的时候 , 才能改善一下生活 。 买条鱼、割斤肉、杀只鸡、磨点面、捣点米、做点豆腐、蒸点年糕 , 除夕之夜 , 做几个好菜 , 吃一顿米饭 , 大年初一包饺子 , 正月十五吃汤圆 , 仅此而已 。
在农村 , 穷有穷的办法 , 过年照样要忙 。 想方设法改善伙食 , 欢天喜地庆祝新春 。
文章图片
这时候 , 我的母亲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
我们家院子很大 , 中间安了一盘大磨 。 过年的时候 , 四周的邻居常来借用 。 主要是磨麦子 , 加工成面粉 。 磨黄豆 , 做豆腐 。 那时候的面粉只能自己加工 , 不像现在到超市就买来了 。 那时粮食紧缺 , 想买都买不到 。
加工面粉又累又脏 , 十分烦人 。
腊月里 , 我母亲先将小麦用清水淘洗干净 , 然后晾晒 。 过一会儿就要翻一遍 , 翻来覆去 , 直到把麦子晾干 , 又不是太干 , 稍微有点潮气 , 这样才能上磨推 。
推磨的事只有母亲和我 , 父亲不靠边 , 弟妹年幼 。 磨又大 , 必须两个人才能推动 。 而我 , 又最怕推磨 。 一圈一圈转得我头昏脑涨 , 极不情愿 。 但为了过年 , 还是咬牙坚持 。
把麦子磨成面粉 , 要反复三次才能完成 。 确实很费劲 。
文章图片
麦子磨好后 , 母亲便到邻居家的磨坊中的大面柜子里过箩 , 一箩一箩 , 一遍一遍 , 等到把二十多斤麦子过完 , 身上从上到下都布满面粉 , 成为一个真正的白人 。
我母亲没有一点文化 , 但是十分聪明 , 办法特别多 。 为了给孩子们做点好吃的 , 她费尽心思 , 变岀许多花样 。 用糯米面加红小豆做成粘团 , 形状像窝窝头 , 可好吃了 。 做豆腐剩下的豆渣 , 掺一点面粉 , 做成馒头形状 , 上锅蒸熟 , 也很好吃 。 名字更好听 , 叫渣朵儿 , 说它像花骨朵 , 其实就是豆腐渣 。
使我没齿不忘的是那炒米块 , 这种炒米块类似于超市的沙琪玛、锅巴等食品 , 非常好吃 。 不仅仅是好吃 , 那是我母亲的心血 , 是母亲引为自豪的发明 。
文章图片
那个年代 , 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食糖 , 何况没有钱 。 母亲费尽心思 , 自己用红薯做糖 。 红薯是农村的土产 , 经过一个冬季 , 淀粉便转化为糖 。 母亲认为 , 既然红薯很甜 , 必含糖分 , 那就可以做糖 。 于是 , 她将红薯洗净 , 放到大锅中煮熟 , 然后捣烂 , 再用纱布过滤岀甜汁 , 将甜汁液倒入锅中小火慢熬 。 不久 , 便熬成类似麦芽糖的红薯糖 , 比甘蔗糖还甜 。
文章图片
然后将炒熟的糯米和花生仁倒入其中 , 翻炒拌匀 , 摊到桌面上 , 用赶面杖迅速压平 , 最后刀切成块 , 又香又甜 , 十分好吃 。 过年时 , 我便拿岀来到小伙伴面前炫耀 , 小伙伴们便到我家给父母拜年 , 指名要吃炒米块 。 结果一传十 , 十传百 , 邻居们都学会了 。
- 苏轼|西湖记想苏东坡
- 苏东坡#西湖记想苏东坡
- 南渡$名家新作 | 徐 剑:烟炙砖 燕子归(散文)
- 家谱#当代散文||儿时的年味儿
- 当代散文#当代散文||俯拾岁月的底片
- 清明#「青未了」散文:过年上坟
- 中国文学@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14幅书法真迹鉴赏,网友:不愧是民国才子
- 青未了&青未了|散文《八仙长廊彩画》
- 忧伤#散文:雨夜的忧伤
- 奶奶!当代散文||家乡人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