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太阳城札记:1919-1984年的中国现代诗歌》
文章插图
《十四行集》
冯至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1905年生于河北涿州,1925年与友人创办沉钟社,192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出版诗集《北游及其他》。他创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十四行集》将十四行体这一西方诗体完美内化,成为“五四”以来新格律诗的典范。冯至还是德语文学翻译与研究的先驱,歌德、海涅、里尔克等人的诸多名篇都由他翻译,他对德国文学的研究也启迪了无数学子。冯至不仅在国内留名史册,其学者和诗人的双重身份在德国也获得了极高认可与推崇。
德国文学的“导游”
1985年,德国的苏坎普(Suhrkamp)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德国汉学家顾彬主编的文集《中国当代文学》,顾彬在前言中指出:在德国,人们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少之又少。特别是现当代文学,哪怕在学术界都鲜有研究。好在随着1972年10月中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交以及二者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越来越多的德国学者开始把目光聚焦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上。
相比之下,德国文学在中国却是家喻户晓,歌德、席勒、海涅、里尔克等诗人、作家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作品,深刻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究其原因,这与中国作家和学者的大力译介分不开,冯至正是名副其实的先行者之一。
冯至与德国文学的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初。1987年,冯至曾回忆自己与德国文学最初的缘分:“我怀着巨大的热情阅读了郭沫若翻译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他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之一。”1923至1927年,冯至在北京大学德文系学习。1928年,由其翻译的德国诗人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出版。自1930年起,冯至先后在德国海德堡、柏林求学,研究日耳曼文学、哲学和艺术史,并于1935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的几十年间,冯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德国文学的翻译与研究中。1938年,他翻译出版了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1956年翻译出版了《海涅诗选》,1958年他主编的《德国文学简史》问世,1978年翻译出版了海涅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86年出版了学术专著《论歌德》。
2020年,《冯至译文全集》由世纪文景出版,完整收录了冯至的翻译成果,其中包括歌德、荷尔德林、海涅、尼采、格奥尔格、里尔克、布莱希特等诗人的诗作以及《审美教育书简》《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歌德年谱》《远方的歌声》等作品。这部四册译文集,是冯至留给世人的一份珍贵礼物。
除了翻译研究外,冯至还在德国文学教学与中德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自上世纪30年代从海德堡归国后,冯至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任教,把德国文化播撒给更多青年学子。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期间,他多次参与在国外举行的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冯至对德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向中国本土文学投射了一抹异域光彩,德国学界与读者也通过他的诗歌,得以一窥中国新诗的风貌。
自由体诗“最优秀的代表”
在德国,冯至的翻译家和学者身份是如此耀眼,以至于有时遮蔽了他作为诗人的光芒。海外研究者不止一次感慨,相较于数量繁多的文学研究和翻译成果,作为诗人的冯至,文学创作似乎要少很多。然而,他留下的诗歌虽不多,却俱为佳作,特别是《十四行集》。由于《十四行集》的母题多与歌德、里尔克等诗人的作品产生呼应——比如对死亡与新生转化的探讨,德国学者和普通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德国对冯至诗歌的译介,也以《十四行集》为焦点。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江苏省军区#我与酒与美女诗人……!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宋嘉|把美术馆“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与敦煌“相遇”
- 打火机与公主裙@「推文」《我的城池》《打火机与公主裙》|校园甜文|痞帅x乖乖
- 冯恩昌|【临朐印记】冯恩昌:?听琴与写诗
- 五福福卡$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红与黑#方隆昌/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纳兰容若&与原配携手52年,80岁另娶女演员,去世前留遗嘱:与原配合葬大海
- 千古好诗!千古好诗!全诗只有二十八字,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比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