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拯救”民俗文化,300年“梆鼓秧歌”在济南历城重焕新生( 二 )
抓住“大众心”
“死保”变“活保”,让旧情怀打动新时代的人
民俗舞蹈,总有一种欢喜感。采访当日,阳光照在干净宽敞的排练室内,每名队员都沉浸在绵密的温暖中,谢永惠手持纱巾挥手舞动,刚柔并济,韵味十足。
她27岁,是历城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是梆鼓秧歌队伍中的年轻一员。“这种民俗舞蹈更贴近平民百姓生活,跳起来很容易释放内心的快乐。”谢永惠唱戏7年,学戏之路尤为艰苦,梆鼓秧歌对她来说,学起来容易,但想同古代劳动人民感同身受,还差点火候。
这种火候,是新时代的年轻人和民俗文化间的代沟。如何打破代沟,用年轻人的“新颖”传播古老文化,让传统情怀植入现代人心中,历城区一直在其表演形式和艺术内涵上打磨深造。
2020年11月24日,梆鼓秧歌队伍带着原创作品《梆鼓声声庆丰收》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山东省第三届优秀广场舞作品展演。在此之前的三个月里,历城区文化馆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大力合作,从创编到排练,从服装定制到音乐设计,每一个小细节都精心打磨,让一支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梆鼓秧歌重新站在了舞台上。
保护民俗文化,需要变“死保”为“活保”,毕竟民俗文化是生活文化,生活文化是变化发展的,是人们身边的活态文化。
“原来的动作过于简单,我们在原来基础上又做了一些调整,让舞蹈的整体呈现更加淋漓尽致。”田延青告诉采访人员,梆鼓秧歌的表演形式分三种,即男梆女包童鼓,最开始是一家三口来进行表演。表演时,男子左手执“梆子”,右手执梆槌,按情节要求击打。女子则手持长方形纱巾,似做豆腐用的包布。小妞手持花鼓,吸引周围人观赏。
新舞蹈队伍依照梆鼓秧歌中的三种角色成倍增加,在表演中生动地将生产、制作、卖售豆腐的过程表现出来,再现了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快乐充实、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例如推磨环节,从空中拍摄的话,整个队伍形状就是一个大碾盘,大家在碾豆子,十分形象。”田延青说。
除此之外,梆鼓秧歌的伴奏也进行了创新,在原有鼓点基础上增加音乐配器,让舞蹈表演的色彩更加丰富,也进一步烘托了梆鼓秧歌活泼、欢乐、热烈的情绪和气氛。
文章插图
《梆鼓声声庆丰收》参加在青岛举办的山东省第三届优秀广场舞作品展演,获得展演奖
赋能“文化历城”:
从民间来到民间去,民俗文化象征着“家”
事实上,民俗在每一段时期都有不同含义。拿梆鼓秧歌来说,它代表的寓意,是从初期售卖豆腐,到中期被象征为吉祥“都福”,再到后期成为全村百姓庆祝佳节时的通用艺术。到达这阶段时,演员与观众是融为一体的,表演者与观看者相互传递喜悦心情,村子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00多年的生命史,梆鼓秧歌经历过失传,也拥有过辉煌,但它自身所散发着的质朴原始的人性之美,从未改变过。如今它被《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足以看出社会各界对其的重视程度。
以舞探俗,以俗探史。在田延青的初步构想里,梆鼓秧歌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梆鼓秧歌开始逐步走进街道、社区和校园,进行更多层次的普及,今后的计划,是打造不同版本的梆鼓秧歌。”她表示,梆鼓秧歌队伍跳的是舞台版,下一步,她们会将其简化,摘出核心动作,传承到各类舞蹈队伍中,例如适合中年群体跳的广场舞版本,再或者小学生喜爱的校园版本,同时2022年计划启动梆鼓秧歌广场舞大赛。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