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另外,商代虽然没有出土长度超过两米的长柄戈,但是春秋晚期长沙浏城桥楚国墓葬中,出土过长度超过3米的长柄戈,战国时期,也出土过长度在1.4米左右的木柄铜戈,这种长度的戈,已经不是单手可以轻松握持住的武器了。从一些出土的铜器图文来看,这种戈是一种威力更大,攻击性更强的步战双手戈。可见,至少到了春秋时代,戈就已经分化出车战用戈和步战用戈两种不同的分类。值得注意的是,长沙浏城桥楚国墓葬中也出土过1柄91厘米长的铜戈,可见那些长度在60到90厘米左右的短戈并没有被淘汰,而是继续以盾戈配合的方式发挥着威力。而一些细节上的修改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戈的杀伤力,为了提升戈的实战效果,原先并不开刃只用来固定的戈内部分,也被打磨开刃,这样一来,在战斗时,即使转换目标,士兵也无需调转戈刃就能以戈内的锋刃杀伤敌人。这种形制的戈又被称为长胡刃内戈,这也是戈这种武器最终定型后的样式。但令人可惜的是,随着车战在春秋时期的日益盛行,战车错毂甲士短兵交接成为了一种常态,为了把握错毂时瞬间的攻击机会,人们开始更加重视车战兵器的长度优势,在这一点上,戈始终无法与矛相比。
文章插图
武器必须要考虑灵活度的问题,因此不能无限增加其长度,这主要是考虑到金属刃头的重量对于使用者体能的限制。正因如此,矛在长度上的开发潜力要远高于戈。毕竟,相比于结构简单的矛头,戈无论再简化结构,其戈刃都要重上许多,如果戈想要和矛一样制作成相同的长度,那么它挥砍起来的灵活性就无法保证,这在车战中无疑是致命的缺陷。更重要的是,挥砍、切割之类的攻击方式虽然对无甲目标杀伤力惊人,但对于青铜甲、铁甲的杀伤力始终不足,当人们从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后,这种杀伤力的差距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在这种结构差异导致的杀伤力差距面前,人们对戈的那些优化,很难改变其衰落的命运。
文章插图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浑铸戟除了这些改变外,戈也衍生了诸多变种武器。如我们熟悉的“戟”,也是一种由戈和矛合一而成的武器,在攻击方式上,它保留了戈的挥砍功能和矛的刺击功能,这样的结合似乎使长戟同时具备了戈矛两种兵器的优势,然而实际上,戟虽然在成熟后逐渐代替了戈,并成为汉代五兵之一,但却并没有如人们预期般取代长矛。在铁器盛行的战国晚期,铁戟开始淘汰青铜戟列装军队,而这种由新材料制作的卜字型战戟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那非常适宜钩杀敌人的直角横枝。然而,面对防护日渐强悍的铠甲,钩杀这种攻击动作和挥砍一样,能造成的伤害越来越弱,即使是选择刺击,横伸的卜字枝杈反而有可能导致卡刃。以至于到了后来,那种与矛刺呈九十度角的卜字戟逐渐被横枝向上翘起的改型卜字戟所取代。这种境况,是戈和戟同样面临的窘迫,防护类兵器的防御力超过了前者的攻击上限,以至于在面对这些铁罐头时,这些昔日的兵器大佬,反而不如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枪矛来得靠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戈和戟的日渐式微,实在是“非战之罪”。参考文献:1.《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2.张杨力铮《从出土青铜兵器组合看商、西周时期军队配备与作战方式及其演进》3.石晓霆、陶威娜《夏商时期的戈与野战方式浅说》4.钟少异《金戈铁戟——中国古代兵器的历史与传统》
- 冷兵器#名字最好听的九种冷兵器,风翅镏金镗上榜,第一你绝对想不到
- 东亚病夫#中国最邪恶的4把罕见冷兵器,第四把清朝成“东亚病夫”跟它有关
- 家训@富不过三代 范仲淹临终前百字家训 让家族兴旺了八百年
- 武器#水浒中最冷门的四种兵器, 铁锹石子上榜, 竟然还有套马杆
- 薛金莲#西凉女强将:暗器无敌,樊梨花都打不过,薛仁贵部将有招:娶她!
- 虺文忠$《狄仁杰》里的虺文忠的组装兵器竹筒刀, 其原型是现代武器
- 山东@清代时当个五品文官有多难?以山东为例,全省加起来也不过38人
- 射雕英雄传#金庸小说五大兵器排行,圣火令垫底倚天屠龙未上榜,第一无人不服
- |经典永不过时,总有人大爱福尔摩斯
- 好汉&梁山中,林冲打不过的好汉有多少?专家:至少5人,还有一名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