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谁会成为下一个沈腾?( 二 )


尝到甜头的德云社和平台方 , 马不停蹄地推出了第二季节目 , 虽然口碑有小幅下滑 , 但依旧延续了第一季的高热度 , 释放出巨大的商业吸引力 。 德云社旗下艺人孟鹤堂、杨九郎、秦霄贤等人成了晚会、红毯和节目上的常客 , 其中不乏《奔跑吧·黄河篇》《快乐大本营》等热门综艺 。
此外 , 这种热度还成功地从线上反哺至线下 。 听了三四年相声的王雪晴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 以德云一队为例 , 参加斗笑社后队长栾云平的人气显著上升 , “节目单里但凡贴出他的场次 , 座位基本会在开票后的一分钟内售罄 。 队长缺席的日子里 , 抢票则会变得容易些 , 偶尔想看了临时买票都行 。 ”
她也见证了团综前后 , 剧场后门从无人驻足到摩肩接踵的变化 , 即使是演出结束了 , 许多人仍举着单反守候在停车场久久不肯散去 , 他们中不乏从外地专程飞到北京来听一场相声的粉丝 。
《德云斗笑社》的成功 , 让其他喜剧厂牌看到了机会 。
2021年6月 , 辽宁民间艺术团的《象牙山爱逗团》上线 , 这档东北话含量超标的节目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二人转和小品繁荣 。 对于赵家班来说 , 《象牙山爱逗社》的意义在于抢滩喜剧团综市场 , 重要的是赶在市场饱和前入局 , 而在优酷2022年片单中已官宣的第二季里 , 观众将看到进一步打磨后“种田喜综” 。
此番上线的《麻花特开心》 , 也让开心麻花团队成为入局团综的第三家喜剧厂牌 。 至此 , 团综俨然成为各大喜剧公司的标配 , 曾经的蓝海已然是一片火海 。 网友忍不住喊话贾玲、李诞 , 大碗娱乐和笑果文化可以“卷”起来了 。
喜剧井喷这一年
不过对于综艺市场来说 , 喜剧类内容并不新鲜 。 无论是老牌综n代《欢乐喜剧人》《百变大咖秀》 , 还是层出不穷的新策划 , 大都主打制造快乐 , 传递欢笑的宗旨 , 力求用轻松的呈现形式消解生活中的不悦 。
据不完全统计 , 2022年仅各大视频平台已官宣的喜剧综艺超过16档 , 形式横跨相声、脱口秀、二人转、素描喜剧 , 平均到每个季度或有超过4档节目同时在线 , 且各大厂牌还有望继续加码该垂类 。
但人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喜剧吗?
关于喜剧节目的“井喷”现象 , 美国市场早在百年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是属于幽默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 经济大萧条后的恢复期 , 高失业率引起百姓恐慌和社会秩序异常 , 高筑的负面情绪亟需找到一个发泄出口 。 而喜剧恰好就是那个出口 , 夸张的肢体动作 , 出人意料的剧情 , 看似没头没脑的主人公 , 有意撩拨着观众的爱笑神经 。
百年后的今天 , 新冠疫情几乎重塑了人们的生活 , 尽管我国有力的防控举措 , 使国内生产生活得以率先恢复 , 但来自国际环境的不安全感和整天挂在嘴边的“内卷” , 让当下青年人对喜剧的需求前所未有的高涨 。
对受众而言 , 笑不一定是生活的解药 , 但至少是一味麻药 。 “越难的时候 , 越需要喜剧”的网友评论 , 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
敞笑开怀的瞬间 , 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 但在有限的几分钟里 , 笑声会赋予人遗忘的权利 , 忘了现实 , 也忘了自己 。
除了大众需求 , 同样需要喜剧综艺的 , 还有厂牌和演员自身 。 综艺的制作周期短 , 市场反馈迅速 , 两三个月就可以完成“推新”的全过程 , 节约了时间和试错成本 。 因此 , 在确定首发阵容前 , 公司会在内部组织严格的筛选 , 自带人设 , 表达中的爆梗密度高 , 临场反应快 , 综艺感强的艺人往往更受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