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导演耿军:我们一起挺过今天,明天可有意思了( 四 )


北青报:改变?
耿军:就是那种比较朴素的生活吧 , 一打开衣柜 , 十多年以前的衣服都在里边呢 , 你也不穿 , 你也不舍得扔 , 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送他 , 完了就在那儿放着 。 就是那个环境里出来的人 , 说有什么多大的变化不太可能 。 所以那个东西就是家庭环境影响 。
北青报:家庭影响让您可以安之若素于物质比较贫瘠的生活 , 那有些人他们会 , 比如白岩松说过大学有些从农村来的同学 , 他们往往是最早穿上西服和皮鞋的 , 因为他没有过 , 所以他会向往 。 但您好像不是 , 那我想也许是有别的很笃定的东西 , 让你觉得你不需要靠这些东西来实现您的境遇改善或者是阶层跃升?
耿军:虚荣心这件事儿 , 对于青年人 , 20岁来北京的都有 。 但是我就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是什么呢?我们这种小地方人来到这儿 , 穿着皮鞋穿着西装 , 就会觉得特别奇怪 , 完了之后我说“这么露怯的事我就不干了” 。 城里边的人如果不是有商务要求的话 , 大家穿的其实都挺休闲的 , 所以我们那时候就是真维斯、班尼路、李宁鞋 。
“我爸说我耽误了一代人 , 这事我认”
北青报:我前一阵儿采访北京电影学院的张献民老师 , 那时他就跟我提到您 。 那像您这个经历 , 在业界大家也会认为还是蛮传奇的 , 对吧?首先您没有正式进过电影学院(我知道您去旁听了很多课) , 那样至少您就失去了一个平台和那些同学 , 就没进到圈里;您也没有什么家学 , 也不像陈凯歌、田壮壮有那样的爸爸妈妈 。 那您能够拍出来 , 我想在很多人看来还是个挺励志故事 。 我知道您挺不喜欢“励志”这个事儿的 。
耿军:励志没问题 , 不“鸡汤”就好 。 我是1976年生人 , 完完全全是因为赶上了2000年这个时代 , 就是DV和数码在民间开始普及 , 我们踩到了这个时间点上 , 我们才有机会拍电影 。 要不然 , 我可能能做一编剧 , 但也是挣不到钱的 。 因为我的剧本也不太容易卖出去 , 人家看着都觉得这玩意没什么价值 , 不是那种商业类型需求 , 我没有能力写那样的剧本 。 所以我写的剧本基本上就是我拍 。 我2000年初的时候动过就是做编剧、靠写剧本为生这个念头 , 但是没成 。
北青报:很难 。 我那会儿采访写《孔雀》《立春》的李樯 , 他算做编剧很成功的了 。
耿军:他写得太好了 。
北青报:那他跟我讲他原来那个经历 , 也是九死一生 , 写了又拍不成 , 本来要拍了又没钱这种 。
耿军:对 , 因为大家年龄差不了多少岁 。 然后它有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 , 就是结婚、生子、买房、买车 , 最基础的生活的这些东西 , 对任何一个像我们这种普通人 , 那个杀伤力都是巨大的 。 就你要挣钱养家 , 你要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维持家庭这件事上 , 那基本上就会耗尽一个人全部的力气 , 家庭生活才能过得像那么回事 。 我是什么?我是这件事没办 。 我没有结婚、生子、买房、买车 , 我没办这件事 , 我只干了这么点电影的事 。
在某些点上 , 就是在我父母眼里边 , 我的人生其实是一个……
北青报:不完整的?
耿军:就挺失败的吧 。 我认 , 这件事我认 。 他们说这件事我是认的 , 确实 , 我们同学里边20岁生孩子的 , 他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 。 我爸说你耽误了一代人 , 这事我认 , 确实是啊 。
北青报:那我觉得有一点还是挺重要的 , 就是您在这条路上走得还是蛮坚定的 。 就像您最早拍的那个片 , 您自己也说差得不行 , 别人也说差什么的 , 但您还是继续走下去了 。 我觉得您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