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状元才是榜首,为何古人却以中探花为荣,原来这里面有猫腻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是每个读书人毕生的追求,况且在古代相对于封闭的环境下,想要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只有读书一条出路,但真正能够金榜题名的却少之又少。




第三人$状元才是榜首,为何古人却以中探花为荣,原来这里面有猫腻
文章插图

科举制开始隋朝,确立于唐,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诞生了第一个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不过古人对于状元并不是特别的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第三名的探花,这又是为何呢?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根据相关史料查证,隋朝建立科举开始,并没有出现探花一词,最早出现“探花”二字是在唐朝,但当时也并非是指殿试第三名,而是一种戏称。



【 第三人$状元才是榜首,为何古人却以中探花为荣,原来这里面有猫腻】
第三人$状元才是榜首,为何古人却以中探花为荣,原来这里面有猫腻
文章插图

唐代进士在及第中榜之后,都会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会,负责监考的官员在监控时,会提前观看参加考试的人的面容,长相不错的就会圈起来,一旦他没有中榜,官员就会从这些被圈出来的人当中挑出两个最英俊的人作为探花使。两人要游遍京城各大名园,沿途采花,然而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这不仅仅要考验一个人的才华,还要长相不错,因此即便没有中榜,能成为探花使也是一种荣誉,翁承赞是唐晚期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崔谔榜进士第四人。




第三人$状元才是榜首,为何古人却以中探花为荣,原来这里面有猫腻
文章插图

他在《擢探花使三首》当中写道:“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翁承赞并没有为落榜而感到失落,反而在诗词当中流露出当选探花郎的喜悦心情。探花在五代和北宋时期,又开始消失,因为当时都城并没有“杏园”,自然就没有探花宴,探花作为第三人最早出现在北宋晚期,根据江西丰城黄氏家谱记载,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黄彦中榜为进士第三人,他的6个兄弟,有三人都为同榜进士。




第三人$状元才是榜首,为何古人却以中探花为荣,原来这里面有猫腻
文章插图

宋徽宗对黄家大家赞赏,他还作了一首诗:千里朱旗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胜似状元和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由此可以看出北宋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探花”二字,南宋时期正式沿用探花。但中探花的人,也不简单,历代王朝沿用唐朝探花使规则来挑选探花,能够当选探花的不仅要有一定的才华,还必须相貌出众,因此探花就成了科举当中,最受欢迎的一个位置,中了探花的人,那么他相貌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这可比状元和榜眼要靓丽多了。




第三人$状元才是榜首,为何古人却以中探花为荣,原来这里面有猫腻
文章插图

就好比小李飞刀李寻欢,就是探花郎,人称小李探花,而李家更是郁闷,“一家七进士,父子三探花”,李老想要中个状元却被自己的容貌挡住了,颜值高的人也有烦恼啊!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