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从艺术性来说,《兰亭序》是捧出来的,还是真的美轮美奂( 三 )


出来之后,就成王氏家族的学习范本,后被李世民发扬光大,称为天下学习范本。
古人法帖,密不外传,是李世民让人钩摹给世人看,才把精品的东西变得让大众都有机会学习。
试想,如果《兰亭》还保存在一个家族手里,那么这个家族的书法一定代代相传,辈出名家。
但是兰亭也永远不会成为“第一”。
只要好的东西,被一个恰有传播能力的人传播,才能成为“第一”。
显然李世民具备这个条件。
如不是皇帝之位,世人也只不过能听到《兰亭》的传说罢了,谁有见过兰亭呢?谁又有机会学兰亭呢?
连学都没得学,兰亭又凭什么成为书家心目中的第一呢他们又学不到,那以什么样的对比评兰亭为第一呢?
这是环环相扣的。

书家&从艺术性来说,《兰亭序》是捧出来的,还是真的美轮美奂
文章插图

历代名家法帖,一定有一个广泛的“粉丝”,也就是有一堆不错的追随者,才能名世。
一本不可学的字帖,即使字再好,也不能成为当世的佼佼者。
历史上的一流书家 和二流书家,大多区别就在此。一流的人法度完备而且风格独特,便于学习。
二流书家有地域名甚至当世名,但是在风格或是法度上没有一流完备,所以只能名一时,名不了万世。
兰亭的第一地位不可撼动,是因为他是每个人,每个写字的人都应该去学的。
就拿章法来说,历史上,在兰亭之前,有没有类似兰亭的章法?
在兰亭之后,这种章法普及了,但有没有一本字帖在神韵气息上超过兰亭?
没有
《韭花帖》学到了,是小兰亭。米芾也学到了,是《蜀素帖》。虽在前十,但均不能成为前三。
论祭侄稿章法,乱中和谐,气息上给人一种愤怒感。
在说《祭侄稿》,之前有类似作品吗?之后明清大草多学于此,但是有在这种悲愤上超过祭侄稿的吗
就不一一推举《寒食帖》了,寒食帖章法给人一种“郁”气,大家自行体会就好了。
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历史上不会记住第二个吃螃蟹的人。
当然,这还只是章法而言,是每个书家都可取的,可学习的部分。结字笔法
结字笔法千变万化,其中起收,向背,奇正,疏密等等,这正是王羲之最擅长的处理技巧,在《圣教》《手札》中均有体现。
但是在《兰亭》中,唯一的差别就是“下笔如有神助”,变化比平时更为丰富自然。
这是一种酒后忘情之作,下意识而为。
学是没有人能学好的,即使褚遂良虞世南,在字形上也未必都把握的准,就看二人临本和冯承素摹本,笔法字形处理上都是有异同的。
这些变化,看都看不懂,如何谈好坏学习?

书家&从艺术性来说,《兰亭序》是捧出来的,还是真的美轮美奂
文章插图

还是那句话,只吃家常菜的人,甚至连食材都认不全,如何去给大厨当评委
每个人都会写字不假,每个人都会看字不假,但是否能以一个“书法”的角度去看呢?
最简单的,看书法,知道什么是“法”吗?
当这些都不具备还想多品评两句,自觉很有欣赏能力的时候,往往都会说一句“字是写给人看的,让普通人都能看懂是好字,才是真正的好字”(“不劳而获”怎么就那么应该?)
兰亭可学处很多,但是未必是一定的学的字帖。
不学兰亭不影响成为书法家,但是看不懂兰亭,一定说明自身基础还差得远。
换句话说,历史上哪个名家大家说过兰亭有问题?
质疑兰亭的人,可以说我们这种没啥名气没啥水平的人胡编乱造,但是也要说古今大家评兰亭好,第一,也属于胡编乱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