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电影有了方言加持,理当会被偏爱?

“个则味道 , 覅忒灵哦!”
几乎每个看过《爱情神话》的观众 , 在走出影院后都会达成相同的共识 。 如果你想了解上海这座城市 , 想了解上海的市井男女 , 《爱情神话》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 浓郁的本土气息和生活流的现实写照也让《爱情神话》一跃成为了2021年末“黑马电影” 。 除了一众主创的用心之外 , 全沪语的本土方言也着实为影片大大增色了不少 。
神话|电影有了方言加持,理当会被偏爱?
文章图片

神话|电影有了方言加持,理当会被偏爱?
文章图片

事实上近几年的电影市场 , 方言电影是越来越多了 。 光是今年贺岁档前后就有多部方言电影上映 , 除了全沪语版的《爱情神话》和潮汕方言的小体量影片《带你去见我爸妈》之外 , 抗疫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国产动画《雄狮少年》、港片《反贪风暴》也为了满足本土观众的需求 , 后续分别推出了武汉话版本、粤语版本 。
神话|电影有了方言加持,理当会被偏爱?
文章图片

由此可见 , 方言电影逐渐受到主流市场的热捧 , 下面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 , 当国产片开始“方言化”的背后 , 都有哪些遍布规律可循?又是否真能助力票房呢?
神话|电影有了方言加持,理当会被偏爱?
文章图片

方言电影的语系和类型
结合近十年的方言电影语系 , 一般来说 , 院线电影常用的汉语方言通常是东北话、北京话、上海话、山西话、粤语、闽南语以及云贵川方言 。
方言因为有着极强的代入感 , 因而也是地域文化的缩影 , 创作者在类型片的题材选择上往往也会与方言相关联 , 久而久之 , 也形成了一定的创作逻辑 。
北京话多用于商业片 。 90年代末 , 以冯小刚、葛优、王朔为主的“老炮儿”开创了贺岁片的巅峰先河 。 以冯小刚电影为例 , 他擅长用京味十足的调侃自我开刷 , 无论是早期的《没完没了》《手机》《非诚勿扰》 , 还是后来的《私人订制》《老炮儿》等商业电影 , 他都习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 , 去释放北京特色的烟火气息 。
神话|电影有了方言加持,理当会被偏爱?
文章图片

东北话和云贵川地区方言多用于喜剧片 。 21世纪初 , 以赵本山为首的《刘老根》系列红遍大江南北 , 东北喜剧片也靠东北方言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 东北话口音重、包袱多 , 这是普通话难以具备的天然笑点 , “赵本山”效应日渐式微后 , 是开心麻花扛起了东北喜剧这块招牌;而云贵川方言是近几年才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喜剧片中的 , 这类喜剧大多偏现实主义题材 , 例如《火锅英雄》《追凶者也》《无名之辈》等等 , 如果说北方喜剧展现的是传统喜剧风韵 , 那么南方喜剧更多的是以黑色幽默为主 。
神话|电影有了方言加持,理当会被偏爱?
文章图片

【神话|电影有了方言加持,理当会被偏爱?】上海话最常出现在小资文艺类电影 。 鉴于上海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 , 沪语电影也会潜移默化地讲究“小资做派” , 例如2016年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 电影刻画了民国时期的一系列爱恨情仇 , 也反映了上海的文化与讲究 。 再到如今的《爱情神话》 , 也同样展现了理想中的上海风情 。
神话|电影有了方言加持,理当会被偏爱?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