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时隔十年,肥西 余氏家族龙灯队将再次舞动
在肥西严店乡,一支家族龙灯队即将在年前“回归”,时隔10年重办舞龙活动。
10年前的那份热闹,10年后还会原汁原味吗?留肥过年,除了逛街、吃美食、在家刷手机,今天,和合肥报业“玩转合肥融媒体工作室”一起来见见这“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体验。
文章插图
老工匠们正在扎龙的躯体。
10年回归 余氏家族“焕新”老龙
前不久的一个上午,在肥西县严店乡的一处粮仓内,余善聪和他的弟兄姐妹们正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在整理旗帜,有的在打薄竹木,有的在制作布面,有的在整理组装,在两条崭新精致的“新龙”旁,他们所正在做的,是复原焕新两条上了年纪的“老龙”。
文章插图
龙的骨架用竹子制作完成。
严店乡文化站站长邢乾在现场介绍到,在肥西地区,舞龙这门技艺主要就是余氏家族在做。余氏家族聚居的地方,因有大片稻田和大片池塘而得名“稻塘”,他们起初制作舞龙,一是觉得水和龙有很深的联结,二是觉得寓意吉祥,能为庄稼带来丰收。一代一代口手相传下来,这门技艺到今天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而之所以说是回归,是因为在这里,舞龙这项活动已经有10年都没有举办了,过去常用的两条龙都已在岁月中变得暗淡、破旧。为了“唤醒”这份舞龙技艺,重新找回过去那份热闹,余家人打算在春节来临前再次舞动起来。
【 舞龙!时隔十年,肥西 余氏家族龙灯队将再次舞动】手工复原 一竹一木皆是深情
为了与时俱进,余家人购入了两条同等比例大小的“新龙”,但出于对“老龙”的珍视、不舍以及对传承的希望,今年,他们开始着手给它焕新。虽然“老龙”可能不如“新龙”精致、美观,但余家人都认为这两条“老龙”才是灵魂真正所在。
文章插图
余家人为龙的躯体部分上色。
这天上午,余家几人集合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动手给“老龙”拆旧补新。正在动手的余家大哥表示,大家平时都有自己的主业,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制作,如此纯手工制作一条龙,往往需要20多天的时间。
现代工艺制出的龙的框架,大都是塑料的,而“老龙”身体的每一处结构都是用竹木纯手工扎制而成。龙头先扎内框,再扎外框,最后扎头和嘴,龙身体直径大约46厘米,一节一丈,一共九节,分节制作好之后再和龙头进行拼接,组装好之后便是铺皮、装饰。这样九丈九长的一条龙,舞起来需要22人。
文章插图
严店稻塘舞龙 传承人余为才。
说起舞龙,现场的余家人都表示,从童年开始,舞龙就一直存在于他们的成长中,除了重大节日,每逢生肖龙年也都会舞龙。现在有机会复原、发扬,着实是一件好事。
放眼未来 “这门技艺不能丢!”
老一辈的人一直想把这门舞龙技艺发扬光大。在上世纪80年代,肥西县城里有重大活动,都会请严店乡的这支家族龙灯队助助兴。龙灯队一出动,就有近50人,再加上配套的乐器队伍、旗帜队伍,阵仗声势是十分浩大的。听闻有关部门有意发掘、弘扬这门传统技艺,家族里的老人家们都高兴极了,连“老龙”的复原工作都亲自上阵。
文章插图
八十年代稻塘 舞龙的骨干。
“小时候,老一辈的人,总会跟我们说起家族舞龙的历史和故事,每当有舞龙活动时,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氛围。后来,我自己有了孩子,自然而然地也会和他们分享这些东西。”
- 开悟!佛家一句话,胜读十年书!多读开悟才是正道
- 常务理事#中国为数不多的百岁画家,自学数十年之后,一举成名于画坛
- 隔离|凯谛思上海办公室48小时隔离记
- 逝世$鲁迅骂人几十年,却从未骂过蒋介石,鲁迅逝世后蒋介石送其6个字!
- 小姐姐|工作十年整理的40条职场经验,越早知道越好!
- 舞龙|时隔十年家族龙灯队再次舞动
- 简体字|六七十年代的简体字印章
- 作曲$陈奕迅《十年》里的“那两个字”是啥?网友的答案,差点让人笑翻
- 花纹@民间刀匠二十年磨一剑,恢复古代花纹宝刀!
- 国家话剧院!话剧《簋街》演绎北京美食地标三十年变迁,引发老商户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