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张艺谋「颠覆」了张艺谋( 二 )


徐世祯是全军有名的“急先锋” , 打起仗来不要命 。 一次他发现对面的英军居然不顾身在前沿交战地带的风险 , 反而大摇大摆地唱起歌来 , 心里那个气啊 。 徐世祯二话不说 , 抄起手里的莫辛纳甘步枪就摸了过去 。
待到双方相距200米时 , 徐世祯四下探视 , 见自己没有暴露 , 立即调整好表尺 , 瞅准目标 , 紧接着就是一枪——一个英军应声倒地 。 徐世祯一次击毙7人 , 一下子轰动了全军 。
第68军的庞子龙从老炊事员 , 一次给前线将士送饭 , 看到有一个小战士两枪撂倒一个敌人 。 庞子龙心里那个痒痒劲儿抑制不住了 , 只见他随手放下挑子 , 拿起一支步枪 , 两枪放倒两个敌人 , 把身旁的小战士惊得目瞪口呆 。 于是 , 老庞成功改行当狙击手 , 以耗弹80发的代价毙敌54人 , 成了军里有名的狙击英雄 , 威名传遍了整个营 。 如果没有这部电影 , 那些神枪手的姓名可能会被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
狙击手|张艺谋「颠覆」了张艺谋
文章图片

《狙击手》准备开拍的时候 , 《长津湖》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全国宣传 , 张艺谋跟编剧讨论:“我们最好不要一样 , 百花齐放嘛!要比大 , 其实也没有啥意思 。 我是希望拍不一样的东西 。 我认为原创非常难 , 那就创意 , 就像冬奥会一样 , 三个字 , 创意、创意、创意!”于是就有了今天在春节档上映的《狙击手》 , 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 。 《狙击手》选择在春节档的时段上映 , 是希望观众们看完电影 , 在过年万家灯火的时候 , 有一瞬间能想起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 。 明明有更加轻松讨巧的方式 , 《狙击手》却偏偏选择了最难的路 , 勤勤恳恳、踏踏实实 , 只为传递属于大爱的温情 。 这种温情 , 传递给我们一个观念 , 那就是要尊重每一个生命 。 狙击决战中 , 每一个人的死亡 , 每一个人的牺牲 , 都拍得很有章法 , 有前因后果 , 有深刻价值 , 因此能被人们牢牢记住 , 记住穿越时间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
狙击手|张艺谋「颠覆」了张艺谋
文章图片

不一样的中国故事
中国第五代导演是非比寻常的一代导演 。 他们要么下过乡 , 要么当过兵 , 经过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期 , 带着浓厚的激情投入电影事业 。 虽然第五代导演很多 , 陈凯歌、黄建新、冯小刚、张元......但能被称为“国师”的 , 只有张艺谋一个 。 看张艺谋的电影 , 就知道中国人从近代到现代发生了什么 。 上世纪张艺谋的故事 , 拍出了中国历史的“真实” 。 《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似讲述一个大户人家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的事情 , 其实揭露了整个旧社会封建礼教如何荼毒人性 。 《红高粱》看似描绘了农民的古朴生活 , 却从一家高粱酒坊引出一场抗日战争的悲痛历史 。 《活着》看似拍徐福贵的一生 , 其实拍出了一代中国人从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到文革的命运流变 。 他一次次用中国现实主义电影 , 征服了国际电影节的认可 。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两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 没有一个中国导演能出其右 。 到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 , 张艺谋的故事拍出了独属中国风的宏大浪漫 。 他从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转型拍中国商业大片 , 一拍一个响 。 2002年靠《英雄》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 , 从《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到《金陵十三钗》......四度夺得中国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 , 成为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导演 。 中国故事还能怎么拍?2008年 , 张艺谋被推上了大型晚会的舞台 。 他把中国元素完美地搬上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 奥运会的开篇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打击乐器——缶 , 响彻鸟巢 。 2008个青年人整齐吟诵起《论语》开篇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上百名演员组成方阵 , 手举方块以人工的方式升起降落 , 向众人展示我国的“活字印刷” 。 数千名身穿战国服装的演员打扮成孔子的三千弟子 , 朗诵“君子和而不同”的中国思想 , 从一个巅峰走向另一个巅峰 。 奥运会落幕 , 张艺谋被称为“让14亿甲方满意的乙方” 。 到了新世纪第二个十年 , 张艺谋的故事视角改变 , 聚焦中国大历史背景下 , 小人物的个人情感 。 多少第五代导演沉寂 , “劳模”张艺谋却老骥伏枥志千里 , 依旧挺立在电影的前线 。 一年三部电影 , 《一秒钟》《悬崖之上》《狙击手》 , 看似风格各异 , 但内在视角趋同 。 从最初还原历史的真实 , 到宏大浪漫的想象 , 再到内心微小的探索 , 张艺谋在电影艺术的探索之路上越走越深 。 《狙击手》用充满情怀的镜头 , 探索抗战将士们的内心世界 , 那股英勇不屈的精神力量展露无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