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喜剧市场的「药剂师」一茬接一茬

喜剧|喜剧市场的「药剂师」一茬接一茬
文章图片

作者|耳东陈
监制|吴怼怼
喜剧市场向来热闹 。 最近一段时间尤甚 。
前有《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下称《喜剧大赛》) , 马东跟李诞开玩笑 , 说他总把在米未学到的赛制升级了用进笑果的节目里 。
李诞身体力行 , 《喜剧大赛》收官后一周 , 笑果宣布跟腾讯要联手打造一档不说脱口秀的喜剧节目 , 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漫才、sketch、独幕剧、默剧……
坐实了「米未是李诞的大学」 。
后有开心麻花紧跟线下+线上的传统喜剧厂牌玩法 , 在德云社《德云斗笑社》、本山传媒《象牙山爱逗团》后 , 也推出了团综《麻花特开心》 。
笑是人类的良药不假 , 但中国喜剧市场的药剂师 , 在繁荣景象下悄然经历着迭代 。
不如我们给中国喜剧按个回放键 , 把时间退回李诞入行的2012年 , 看看行业的前浪后浪 , 谁在造势 , 谁在造浪 , 谁顺势而上 , 又有谁激流勇退 。
01
2012年央视春晚 , 较以往的春晚特别了一点 。
活跃了21年的小品王赵本山辞演了 , 后来的百亿影帝沈腾在这年完成了自己的春晚首秀 。
这场辞演 , 如今看来是更像双输 。 虽然哈文导演的春晚在当时收视依旧坚挺 , 但赵本山的离开 , 让观众20年来养成的习惯变成了不习惯 。
事实上从2008年起 , 关于「春晚需不需要赵本山」的讨论就一直没停过 , 一面是小品角色同质化带来的陈旧感 , 让观众爆笑之后倍感空虚低俗 。 另一面身体很诚实——春晚上问观众想看谁 , 台下异口同声喊的还是赵本山 。
于是接下来的2009 , 春晚原本设置时长15分钟的语言类节目 , 硬生生给赵本山开绿灯到23分钟 , 他带着鸭蛋和小沈阳 , 在这个舞台造下最后一个草根爆红的神话 。
喜剧|喜剧市场的「药剂师」一茬接一茬
文章图片

但紧随其后的 , 是坊间关于本山传媒的争议 , 暴富之后炫富怎么定义?师徒之间是否反目?爆笑之时矮化特殊群体与否?
舞台上下 , 角色内外 , 负面占据高地 。
春晚需要换血 , 赵本山去牵手辽宁卫视 , 在黑土地的春晚上扛收视 。
那时的本山传媒 , 依旧是最能逗乐中国人的喜剧厂牌 , 但行业的格局 , 已然在分流的观众审美中 , 酝酿着变化 。
赵本山小品多年来的内核 , 是城乡之间的冲突 。 一个母题能从90年沿用至2010年代初 , 赋予其特殊魅力的 , 是社会外部环境 。
1980年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9.6% , 据《2012年社会蓝皮书》 ,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 , 达到51.27% 。
30年的城市化进程 , 是赵本山小品发展的时间窗口 。
「进城」这个举动背后 , 是城乡人口数量差距悬殊 , 城市人少 , 但条件更好 , 刻板印象是优越感更强容易看不起人;乡村人多 , 但生活质量各方面差一些 。 进城者由各种习惯、心理上的不适导致的异化行为(比如白云黑土的虚荣) , 能大限度地击中人心 。
喜剧|喜剧市场的「药剂师」一茬接一茬
文章图片

随着城乡人口数量差距日渐缩小 ,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 , 这道城乡之间的鸿沟逐渐被社会发展弥合着 , 土洋对比不明显了 , 戏剧冲突也就淡了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本山传媒是赵本山一夜成名、孵化出众搭档弟子通过春晚一夜成名的群像 。
这种成功也靠天时地利 , 乡村人口红利期流失 , 欣赏他们的土壤也在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