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周黎明:在震荡的全球市场中,中国电影何以自处?

2022年1月25日 刊| 总第2763期
来源:腾讯新闻立春工作室
作者:周黎明
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喜忧参半 。 年度总票房达到472.58亿元 , 相比2020年的204亿翻了一倍多 , 跟疫情前2019年的642亿相比 , 恢复了七成多 , 而全球电影票房仅恢复至疫情前的51%左右 。 可见我们保持了2020年的势头 , 继续引领全球市场 , 保持了票房冠军的位置 。
全球|周黎明:在震荡的全球市场中,中国电影何以自处?
文章图片

源自《2021腾讯娱乐白皮书》
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不少影迷反映 , 2021年经常会遭遇“个人包场”的奇特现象 。 即便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黄金时段 , 你都会发现整个影厅只有你一个观众 , 简直相当于个人包场 。 那是因为 , 除了令人欣慰的春节和国庆两个最大档期 , 跟疫情前保持相同的热度 , 平时的影市比以往的淡季更加冷——2020年的最低日票房到了3000万 , 2021年有好几天探底2000万 。
如果我们按照2000万日票房计算 , 除以75000个影厅 , 影市触底时每个影厅平均的日票房仅267元;再按照每张电影票40元计算(这包括了售票平台的手续费) , 每个影厅的平均日观众量是6.67人;再除以较低的每天4场 , 每场观众仅1.67人 。 放映业完全入不敷出 , 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 。
有一次我碰到全场仅我一个观众 , 我主动要求换成半小时后的另一场 , 这样影院至少可以节省些电费;影院说不必了 , 因为后面那场也是空的 。
75287块银幕是2021年下半年底达到的最新里程碑 , 代表着行业的产能 。 当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 , 便会出现一票难求甚至黄牛 , 以及价格的上升 , 春节档部分场次便反映了这一现象;当产能大大高于市场需求时 , 开张即意味着赔钱 。
对于从匮乏经济走过来的人而言 , 产能过剩是难以想象的事 。 另一类无法把产能过剩视为危机的是理想主义者 , 可以用1989年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电影《梦幻成真》里的经典台词来概括——“If youbuild it, they will come.”(如果你建好了 , 他们会来的) 。 现实却很骨感 , 跟2019年的17.3亿观影人次相比 , 2021年大约少了6亿 。 影院建好了 , 建多了 , 看电影的人却更少了 , 每个影厅的产值更低了 。
【全球|周黎明:在震荡的全球市场中,中国电影何以自处?】从单片的表现也可以看出端倪:票房最高的3部影片均超过45亿 , 其中《长津湖》更是打破了纪录 , 创下了57.73亿的新纪录 。 《你好 , 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则是撑起春节档的两大“骨干” 。
但是 , 15亿至45亿这个巨大的跨度则完全空缺 , 一部影片都没有 。 相比起来 , 2019年则有7部 , 这充分说明影市的马太效应到了惊人的程度 。 10亿至15亿这个档次也仅有7部影片 , 好在其中5部不属于春节和国庆这两个档期(2019年这个档次有6部) 。 1亿至10亿这个级别的影片有44部 , 比例是对的 , 但数量也严重不足(2019年这档有75部) 。
这些影片中有哪些未能跻身10亿+的行列 , 哪些10-15亿的影片本应进入15-45亿行列 , 有哪些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 值得研究 。
正如2020年的《八佰》是全球票房冠军 , 2021年的《长津湖》《你好 , 李焕英》和《唐探3》分别占据全球票房的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六名 。 第一名《蜘蛛侠:英雄无归》是年底上映的 , 到圣诞节便超过了《长津湖》 , 这让我们很多影迷不爽 。
但是 ,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英雄无归》的12亿美元票房 , 是全球票房 , 其中北美数字不到一半 , 是5.57亿 , 而《长津湖》的9亿美元则是中国内地的成绩 。 换言之 , 如果这两部影片分别代表了当下中美两大电影市场的天花板 。 那么 , 咱们的市场容量要比美国更大 。 (注:《英雄无归》仍在上映中 , 最终票房肯定会提升 , 但北美数字能否超过9亿 , 是值得关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