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缅怀赵军:一位电影人的“三不朽”( 三 )


“中国电影要自己成全自己”
关于十年前那场片方、院线两方博弈事件的讨论 , 除了《人民日报》文章《分账“寒战” , 谁是赢家?》 , 还有一篇文章是绕不过去的 。
那是赵军发表在《中国电影报》上的《协商机制 , 是市场经济最良性的机制》 。 对“协商机制”的强调 , 可被视为资深从业者的经验、是行业纷争尘埃暂落之后的阶段性总结 , 但更准确讲 , 它其实更像是一种成体系的“方法论” 。
正因为有“体系”为根基 , 故而即使是互联网时代所说的“方法论” , 亦往往并不会局限于一行一业 , 而是可以究天人、通古今 , 继而以“成一家言”的形式 , 输出、影响、进化 。 赵军关于电影行业的思考 , 其所生成的要言 , 的确常常给人一种“提炼整个时代之精神 , 以为经营之道”的感觉 , 即其所讲授之做一事之技艺道理 , 亦可被用作做这时代之所有事 。
虽然时代所挟的风雷 , 如互联网、电商、大数据、算法 , 也常会为他带来忧虑 。
2014年9月 , 谈到互联网为电影行业带来的改变 , 他在自己文章里感叹“我们的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 但同样在此文当中 , 他会鼓励包括自己在内的从业者们 , 做“拓荒者” , “重新起步” , 以让人类“再次找回人性与艺术的尊严” 。
“互联网时代并非田园牧歌” , 在那个时候 , 赵军已经早早预见到互联网于后世所带来的争议 , 诸如中国故事以互联网话题的形式展开 , 文化和故事碎片化;诸如市场被改造、行业被改造 , 院线听命于互联网 , 电影行业成为互联网的战场……
危险在眼前 , 但还要拓路向前 , 这种热血的戏码 , 化为言论 , 是真诚的自勉 , 也是对同袍谆谆的勉励 。 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 , 即使有些或已脱离“方法论”的范畴 , 它们却仍合时宜 。
更何况这些语句 , 是来自这样一位理性深邃 , 同时又热情丰沛的行业前辈;一位悠悠心忧 , 同时又满怀乐观的电影人 。
评价自己策划的大型首映活动时 , 他说“中国电影要自己成全自己!电影要成为尊贵的事业!”
总结自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营销经验时 , 他说“电影人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启迪人间这种真情的付出 。 ”
谈到当下大批青年学生群体正在离开电影的这一现状时 , 他说“我们绝不会放弃电影而屈服于一片转型的氛围 , 我们是电影院原教旨主义者 , 我们的每一座影城就是一座电影文化的坚实堡垒 。 ”
当发现抖音正在准备改进自己系统以在电影售票平台领域发力时 , 他说“未来的电影市场营销就在这里 , 就在各种短视频、抖音、今日头条和云计算当中 , 有智慧的电影产业人 , 如果希望驾驭产业行业 , 成为弄潮头者 , 今天就要在这里下功夫 。 ”
面对这些年行业的低迷 , 他说“中国电影产业绝不是夕阳行业 , 疫情再可怕也不能泯灭电影人的勇气和智慧 。 ”面对资本、互联网的来势与退潮 , 他说“我们一定要懂得放下功利 , 保持自己的灵魂始终干净而更加美好 。 ”
……
这些都是能让电影人获得力量和尊重的话语 。 有热爱 , 有胸怀 。
赵军曾在一篇盘点老电影的文章中提到《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的去世:“在病榻上 , 他最后抒写的字条是‘电影万岁’ 。 ”
2022年1月22日 , 赵军去世 , 他最后的微信朋友圈则是:“十八年后 , 我还是一名电影人 , 各位好友 , 再见” 。
谨以此文缅怀赵军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