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路遥在写完《平凡的世界》后,为何年纪轻轻,就不幸去世了

说到路遥就会想到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影响几代人的百万字小说。路遥在书中,以温暖的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城乡社会生活,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众生相。在跌宕起伏的矛盾中,反映了平凡人在社会历史大进程中,百折不挠的精神及喜怒哀乐等。
小说面世后,立刻引起了年轻人们的关注和共鸣。他们不光从小说人物中看到自己的缩影,还通过小说得到鼓舞。因此,这部小说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同时也对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该书面世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在浩如烟海的文学著作中,它依然像耀眼星辰一样,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和喜爱。


平凡的世界&路遥在写完《平凡的世界》后,为何年纪轻轻,就不幸去世了
文章插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路遥在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却很快离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9年12月2日,路遥出生在陕北清涧一个农民家庭。他是家里的长子,本名叫王卫国,是个很有时代特色的名字。
然而,随着弟弟妹妹的不断降生,身体本就孱弱的父亲,已经无力抚养一家老小了。于是,在经过商议后,8岁的王卫国被过继给了延川县的大伯父。
尽管过早地离开了父亲,但是王卫国却一直认为,父亲称得上是他的启蒙老师。
他在文章中曾提到父亲,说他“拔草锄地,讲究美,他说从任何地方看去,都显得一行一行,很美,曾经在地头种南瓜,说这不一定是为了吃,一到秋天,地头一行一行子都长满了瓜,这好看。”
父亲的情怀,显然影响到了王卫国,这让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中,有如父亲当年种瓜一样,不仅追求有意义,还追求好看。
贫穷和苦难,让王卫国过早地懂事。虽然他在小学期间成绩优异,但由于伯父家境也极为贫困,常常连一个本子或者一块橡皮都买不起,而他身上的破衣烂衫,也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种种的烦恼,他从不在伯父面前提起。
不过,懂事的王卫国,为了读书,却第一次发了脾气。


平凡的世界&路遥在写完《平凡的世界》后,为何年纪轻轻,就不幸去世了
文章插图

当时,王卫国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了全县第二,被县里的重点初中——延川中学录取。
但一穷二白的伯父却表示,无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并给他农具,让他下地干活。
王卫国第一次做出了反抗。他把农具扔掉,和伯父第一次有了冲突。最后,还是在亲戚的斡旋下,伯父才同意他去读书,每个月给他25斤粮票作为生活费。
半大小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区区25斤粮票,显然是不够的,所以王卫国在学习的过程中长期感到饥饿。他不得不在学习之余,到野外去找吃的。据他自己回忆,那时候什么东西他都会放到嘴里尝一尝,看能不能吃。
也许正是饥饿和贫穷磨练了王卫国,让他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上,百折不挠,一直坚持写下去。
1969年,王卫国在饥饿和贫困中,终于读完了初中。幸运的是,读初中的那段时光里,他在文化阅览室里读到了不少书。精神世界的日益丰盈,让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在无形中影响到他以后的人生之路。
1970年,王卫国在做小学教师之余,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路遥。自此,王卫国这个名字渐渐不为人所知,而随着他的作品的影响力,路遥则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1973年,路遥得到了一个上大学的机会。
可是由于他曾当过红卫兵,没有学校肯接收他。最后,还是延川大学冒着政治风险接收了他,这样他才圆了上大学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