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鸿祀&咸丰抽查科举状元考卷,看完试卷后下令:主考官以下全部斩了

在如今社会里,很难想象82岁老人还参加高考,但是在古代却出现了这种现象。雍熙二年,八十二岁的梁颢喜还在参加科考,这一次他终于成了状元。
“天福三年来应举,雍熙二载始成名.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辈在,归家惟有子孙迎.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
梁颢喜感叹自己高中状元,但是亲朋好友都不在了,迎接自己的只有孙子辈的。为什么古代会出现这种82岁还参加考试的奇景,这和当时的考试制度有关。
罗鸿祀&咸丰抽查科举状元考卷,看完试卷后下令:主考官以下全部斩了
文章插图

封建社会时期,古代的爵位可以世袭,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只要出生在达官贵族家庭,你便可一世无忧。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日后拜官封侯指日可待。
正式因为改变阶级方法的唯一性,所以梁颢喜82岁了还要考试,范进中举之后高兴得疯了。有人说科举考试不公平,王公贵族和平民享受的教育资源不一样,两者根本不再同一起跑线上。对此只能说,这样的局面是经过一千多的争取才换来的。
罗鸿祀&咸丰抽查科举状元考卷,看完试卷后下令:主考官以下全部斩了
文章插图

在周朝采用的是“乡举里选”,就是地方的族长选取有才能的人,一层层推荐到周王面前,这时候你就有考试资格。可想而知,达官贵族只会推荐自家人,而且周朝普通人连受教育的资格都没有,这个制度等同于是贵族选拔考试。
汉朝比周代进步了不少,开创了察举制和征辟制。尤其是征辟制的创立,给了少部分布衣改变命运的机会。征辟制直接跳过了中间推荐环节,皇帝发现社会上有才能的人,下会诏免试来朝廷任官。但是想让皇帝看到你,这个难度系数有点大。
罗鸿祀&咸丰抽查科举状元考卷,看完试卷后下令:主考官以下全部斩了
文章插图

到了唐朝,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只要你考试成绩好就能改变命运,普通百姓也能拜官封侯。比如说我们熟悉的郭子仪,他考上了武状元,才有机会从一介布衣最后官拜丞相。还有大诗人王维,我们熟悉他的山水诗,却不知他也是进士及第,才成为朝廷命官。一座独木桥上,承载着成千上万平民的希望,可想而知考上状元的难度有多大。由此应运而生的就是花样繁多的作弊手法。
刚开始科举考试是能带生活用品入场的,把小抄藏在衣服、馒头里面这都是小儿科。最具创意的是利用了乌贼汁的特性作弊。他们先用乌贼汁把答案写在衣服上,然后磨上一层泥巴,等到泥巴干了掉下来后,乌贼汁写得内容就显示出来
罗鸿祀&咸丰抽查科举状元考卷,看完试卷后下令:主考官以下全部斩了
文章插图

这些作弊的手段,有点人脉的考生根本就看不上。公元1858年,正式咸丰皇帝在任的时候,发生一起震惊朝野的作弊案件,史称“戊午科场案”。这次作弊案有多严重了,为此处斩高级官员三人,其中有一人还是一品大员。公元1858年,一位普通的考生罗鸿祀想要考上举人,正巧他认识这次主考官柏葰,于是想贿赂他。柏葰已经是一品大员了,按理来说没必要赚这种黑心钱。但是贪财的人那会觉得钱多了呢?于是柏葰同意帮他作弊。
罗鸿祀作弊有多胆大包天呢?他写好卷子后,直接让主考官帮忙调换试卷,最后评级得了个副榜。如果罗鸿祀安心得副榜,倒也没事发生了。但是他不满足,央求另一位考官靳祥藉调换试卷,这下子罗鸿祀一下子成了正榜。
罗鸿祀&咸丰抽查科举状元考卷,看完试卷后下令:主考官以下全部斩了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