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能奉为经典,在西方却当成反面教材?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四岁的孔融将最小的梨留给了自己,问其原因就是:哥哥们年纪比他大,所以大的梨应该留给他,而弟弟们年纪比他小,所以自己应该照顾他们将大梨分给他们。孔融的这种行为在当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表扬,认为他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而他让梨的故事,也被记载在史书上流传百世。时至今日,我们在读到“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是思绪万千,觉得孔融真是中华民族美德的宣传者和实践者,所以,我们从小就被大人们教导要向孔融学习要懂得承让。
文章插图
01
奈何西方学者对于孔融的这种行为却是表示出自己的不理解,他们认为,孔融的这种行为表面上仁义善良,实则背后暗藏动机。他们猜测,孔融之所以表现出如此大度的样子,是因为想要讨取父亲的欢心。理由如下:
其一:孔融的父亲为什么不让其他的孩子分这盘梨,而是让孔融去分,这不摆明着他想要考验孔融。孔融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就顺水推舟将自己的仁义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成功获得了大家的赞美。
其二:孔融认为哥哥年龄比自己大,所以理应分得大梨,但是,弟弟年纪比自己小,所以自己理应将大梨让给他。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孔融的这一行为没有什么过错,可在西方人眼里他们认为孔融这属于“双标”行为,做事没有任何原则,纯粹是为了彰显自己高尚的品德。
文章插图
在他们看来,孔融的做法太过虚伪完全不符合人性。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竞争的,孔融作为这场分配任务的负责人,有着绝对的分配权,就算自己拿走那个最大的梨,然后,将剩下的梨再按年纪大小进行分配,这才符合真实的人性。
02
对此我们国家的学者表示了强烈的不赞同,但我们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他们对这个故事错误的认知,毕竟民族不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西方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永远将自己放在首位、强者优先的原则,可能我们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但是,如果同类列举用尧舜之前的时期来进行举例说明的话,或许西方人的思想我们也并不是不能理解。
文章插图
尧舜时期之前,我们的祖先过的是茹毛饮血的生活,在他们的认知里,强者就应该多拿弱者就应该少拿,他们奉承的是: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拿到我们现在来说也就是“利己主义”。这在某些程度上与西方人的观点也就不谋而合。
之所以在后来会出现“孔融让梨”的故事,那是因为尧舜时期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要博爱要学会奉献。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宣扬的就是乐于奉献的精神,再后来,中华大地上开始出现国家的雏形,成为统治者的必备品德就是要博爱天下子民,以至于到了汉朝年间,在刘邦统治时期曾实行了一段老庄的无为而治,其成效显著,自此统治者便以“儒术”为国家正统。
文章插图
在这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朝代,这个朝代的统治者“焚书坑儒”遵从法家思想。一切都从自己的根本利益出发,凡是触犯到自己利益的人和事,都是对自己不利的东西需要根除。作为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斯,便将这一思想实行得很透彻,以至于最后秦二世的惨死秦朝的灭亡都与他脱不了干系。
- 陶瓷艺术$虎啸声声来,镌刻“瑞虎”送祝福
- 评选!“百个优秀网络正能量建设者”评选结果揭晓
- 艺术家$倡导个性的时代,“美”还有普遍标准吗?
- 小读者$国图推出新春文化礼包 带领读者一起看“典籍里的中国”
- 史毛毛&新春走基层丨镇长变身“知心姐姐”,为留象过年的孩子们送上一堂暖心阅读课
- 东营区图书馆&假期来看书!东营区图书馆春节开馆时间来了!
- 文玩|6年价格翻了一万倍,被文玩圈“炒高”后骤跌,现在按斤卖不掉
- |国企、上市公司为什么都仅限于“校招”?其中隐含的差别很现实
- 美国|美国华裔集体爆发,重挫“中国行动计划”!
- 非遗|两位非遗大师联手,这组“冰壶”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