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跷@探访京城大运河畔年味儿:龙灯会、小车会、高跷会,不见不散( 三 )
“其实说起来,半截河武跷会也算是一种早年间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我们本地的表演技艺师承自武清县高村乡的台头村,而台头村武跷的表演技艺又师承武清县河西务镇扶头村。当时的教师就是扶头村的刘殿昌。但有意思的是扶头村武跷会在表演时所打的会旗又写着‘通州进香老会’。”张喜浦说。
张喜浦介绍,高跷分为高、中、低三种,分别叫高跷、中跷、跑跷。高跷根据表演上的不同特点,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腿子高三四尺,主要是踩扭和情节性演出。武跷腿子矮一截,只有两尺高,更多展示的是技巧。两者的表演人数、角色设置、表演技艺和队形变化都不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半截河武跷会还曾改编传统角色,重新设计情节和表演动作,表演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角色配对上,孙悟空与白骨精为1对;猪八戒与村姑为1对;沙僧与红孩儿为1对;唐僧与老妖为1对,整场演出的角色多达24人。文跷的表演一般只是走群场,捉对逗,而半截河武跷的表演除了这些内容,还有许多高难度的技艺,如蝎子钩、对门叉、越高桌、跳板凳、鹞子翻身、怀中抱月、爬坡过桥等特技。这种高度的技艺性体现着“艺中有技,技中有艺,技艺并重”的特色。
至于队形变化,半截河武跷表演更是分成13个场门,变化有串花篱笆、二龙成乐、野马分鬃、乌龙摆尾等队形。其场面有一种从多变中求得对称、均衡的构图美,这不仅讲究动作技艺,更凸显场景构思上丰富多变的特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采访人员 张丽
流程编辑:TF060
- 魏宏坤&探访“沈阳造币厂”:百年工业遗产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 八大碗|肉香和着年味儿一天天浓起来——记者节前探访正定老字号真定宋记八大碗
- 中华文明#探访崇礼太子城遗址:历史与冬奥交融见证中华文明进程
- 北京冬奥会@“北京2022”京城迎冬奥、非遗贺新春--非遗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开展 300件非遗作品进入冬奥村
- 李韵涵&探访江西七百年“非遗”龙灯:让中国龙“舞”向世界
- 北京中轴线#15枚全套冬奥徽章悉数亮相,方寸之间展现北京城市魅力
- 石虎!京城内外觅“虎”踪
- 如意|腊月该置办什么年货?老北京城民俗规矩多,首博新展有答案
- 苏培健&探访广东舞狮队:“00后”成主力想当世界狮王
- 稻香村@腊月里来忙年!京城稻香村萌兽糕点及菜百虎年金饰等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