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刑者$古代罪犯被砍完头后,到底还有没有感觉?此人拿自己做了一个实验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这样的桥段,那就是当皇帝勃然大怒,对于触犯龙颜的,皇帝都会说:“斩立决”、“拉出去斩了”等等之类的。而杀头的确是古代执行死刑最常见的手段。那么,古代执行死刑为何热衷砍头?
文章插图
斩首也称“砍头”“杀头”或“问斩”。是死刑的一种,即将犯人的头部砍去致死。跟杀头一样的还有枭首和弃市。不过枭首是斩首后把人头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弃市是将囚犯在闹市处死。杀头这种极刑,很早就有了,秦朝起杀头正式列入法典。而隋代以后直至明、清,杀头更是成了执行死刑的主要方式。杀头的处罚程度比凌迟轻,而比绞刑重。
文章插图
因为杀头操作方法简单,而且相比凌迟、炮烙等酷刑来说,杀头最为“人道”。所以,杀头成为主要的方式。但杀头对刽子手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杀头是一种极刑,如果行刑者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一定能胜任这个工作。这需要一定的胆量和一定的技术训练。人的脖颈虽然比较细,其中有颈椎骨,所以并非影视剧中我们看到的那样,手起刀落,人头落地。其实,有时候并不能一下子砍断。对于有些孔武有力或身怀绝技的犯罪分子来说,要砍掉他的头并不是那么容易。
文章插图
据野史记载,清朝初年,有一名武将,此人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作恶多端,最后被皇帝下令推出午门斩首。当囚车走到宣武门时,这个罪犯请求在城门内行刑,说不愿别人看到自己的狼狈样。押送的行刑的人最终同意了,于是在城门里行刑。据说在用刑时,这名武将的脖颈跟铁铸似的,刀砍不动。搞得行刑者十分为难,最后此人自己说要先割断脖筋,然后再砍。结果很管用,此人最终伏法。
文章插图
问题是,被杀头的人,杀完头后到底还有没有意识?在头与身体分离的刹那间,到底人还有没有的感觉?对于这个问题,没用答案,众说纷纭,有人说有,有人说无。因为被斩首时,活着的人谁也没有亲身体验,只能凭想象来推测了。于是各种野史充斥。有这样一个故事。
文章插图
明朝末年,盗匪横行,有一次,官军捕获盗匪十余人,结果自然被杀头。行刑前,有一个盗匪对手持锋利刑刀行刑者说:“听说你的刀最快,斩首时不会割第二次,请你用这把刀杀我。”行刑者说好,接着一刀砍去,那个盗匪的人头滚出数步之外,在地上旋转未定时,口中叫道:“好快的刀!”。
文章插图
当然,这都是稗官野史。不过此人不信邪想证明被砍头后还有没有感觉。这个人就是安托万·洛朗·拉瓦锡。学化学的都应该知道这个人。拉瓦锡出生于法国波旁王朝时代,他是法国贵族,也是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被后世尊称为“化学之父”、“现代化学之父”。
文章插图
拉瓦锡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并且预测了硅的存在。同时,此人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按照这定义,于1789年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列出33种元素,其中包括光与热和一些当时被认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锡的贡献促使18世纪的化学更加物理及数学化。他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些划时代贡献使拉瓦锡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
- 召公@古代调解案例中的法律智慧
- 特色@特色非遗寻年味 海宁这群小记者感受别样精彩→
- 新闻学|台湾新闻学泰斗李瞻委托女儿回拜大陆学者方汉奇:望百岁再相聚
- 亲属@古代“诛九族”,为何亲属都不逃看完原因,跑的才是傻子
- 飞虎3|《飞虎之壮志英雄》优质港产职业剧的坚定守护者
- 九流!古代被人瞧不起的“下九流”是啥?其中3个职业,如今却富得流油
- 卫青@盘点古代真正的4大天才,霍去病位列第二,莫宣卿仅排第四
- 亚洲$古代猛兽''彪''是何物可轻松杀死老虎,2005年后我国仅拍到3次
- 新闻记者@虎年新春“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联合海报新闻开展学习积分兑换活动啦!
- 手绘#中国农业大学赛会志愿者手绘冬奥涂鸦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