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朱安: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1年,临死前最后的要求也被拒绝

在鲁迅的一生之中,有一个人是被鲁迅刻意遗忘,不愿提及的。这个人就是鲁迅的原配——朱安。1906年朱安和鲁迅完婚,但是这却成为她不幸一生的开始。朱安被鲁迅称为“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只能“好好地供养它”。但是从结婚开始,一直到1947年去世,朱安实际上独守空房达41年之久
朱安的一生,是被遗忘的一生。
1878年6月,浙江绍兴朱家迎来了一个女儿。朱家祖上出过知县一级的官员,这个家庭和当时中国大多数家庭一样传统而保守,他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并不需要读书识字,只需要会做女红家务,将来就可以嫁个好人家。
哦,对了,还有一点很重要,女孩要从小裹脚。
朱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长到23岁,朱安还没出嫁。这让朱安的父母开始着急了,再嫁不出去,女儿就要被人笑话成“老姑娘”了。而恰恰在这时,鲁迅的母亲为鲁迅来上门提亲。
就这样,两个从未谋面的年轻人,被父母们安排好了婚事,也决定了朱安从此被人遗忘的一生。
01鲁迅:她只是一件礼物
这桩父母安排的婚事,鲁迅是知道的,他的内心里是抵触的。
起初鲁迅也有过反对,但是父亲早逝,全靠母亲将他们兄弟拉扯大。鲁迅对于母亲非常孝顺,有着深厚的情感,实在不愿意和母亲闹得不愉快。另一方面,当时鲁迅对自己的身体抱有一种悲观态度,颇有些无所谓的态度。
因为这样的原因,鲁迅对于这桩婚事最后也就没有强烈地反对了,但是他还是提了两个要求:新娘子要识字,而且要放足。

周作人#朱安: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1年,临死前最后的要求也被拒绝
文章插图

受过高等教育,处于新文化浪潮之巅的鲁迅大概是想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缩短两人之间的差距,倘若朱家当时有所作为,或许朱安婚后生活会有所不同吧。
不过那个时候新旧文化的冲击,很明显对于这个江南小城的影响甚微,朱家并没有把鲁迅的要求放在心上——女孩怎么可以放足?女孩有什么必要去读书?
1906年,鲁迅25岁,朱安已经28岁了。订婚数年,两人迟迟没有完婚。这让两家长辈都颇为着急,当时更有传言说鲁迅已经在日本娶了日本女人,在那成家立业了。
于是,鲁迅的母亲只能以一纸“母病危速归”的电报将鲁迅从日本骗了回来。
鲁迅千里迢迢回国,看到的并不是身卧病榻的母亲,而是张灯结彩的庭院,明了一切的鲁迅也没有什么反抗,平静地走完婚礼所有的流程。
朱家人知道鲁迅不喜欢小脚女人,就给朱安的鞋里塞了很多棉花,让人以为不是小脚。可“纸不包住火”,最终还是露馅了。
鲁迅的三弟周建人后来回忆:
我大哥发现新娘子既不识字,也没有放足,他以前写来的信,统统都是白写.....总认为媒妁之言靠不住,自己人总是靠得住的,既然答应这样一个极起码的要求,也一定会去做的,而且也不难做到的,谁知会全盘落空呢?
可见彼时鲁迅的失望和落寞,也许鲁迅曾经还试图去将就这场包办婚姻,但这样一来,鲁迅是再也不准备去将就了。
在鲁迅叔父周冠五的回忆里,鲁迅当时沉默不语,见了新娘子也一声不吭,脸色阴郁。而周家的帮工则说新婚次日,鲁迅的脸上被印花被染了颜色,似乎前一晚他把头埋在被子里哭了很久
成婚的第二天,鲁迅就睡到了书房,几天之后,他就带着二弟周作人一起去了日本。把这个母亲安排的妻子远远地留在故乡,也留在了自己的生命之外。
鲁迅曾经对自己好友说
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养,爱情是我所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