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成健
“送灶”是我国传统习俗 , 也称“祭灶” 。 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至各家各户的监察之神 , 农历腊月二十四这天 , 他要上天报告这户人家一年来的善恶是非 , 作为上界赐福降祸的依据 。 因此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 家家户户就要点上香火、摆下祭品、放起鞭炮来“送灶” , 以求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 , “好话传上天 , 坏话丢一边” 。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曾述及送灶的情形:“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 , 接着一声钝响 , 是送灶的爆竹……”
鲁迅的二弟周作人后来也在《祭灶》一文中回忆:“那一天晚上 , 一家老小都来礼拜 , 显得很是郑重 , 除夕也还要接灶 , 同样的要拜一回 , 但那是夹在拜像辞岁的中间 , 所以不觉得什么了 。 ”
相传“一家之主”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 , 农历八月初三出生 。 有民谣传唱:“灶王爷 , 本姓张 , 骑着马 , 挎着枪 , 上天言好事 , 下界降吉祥 。 ”各地版本不一 , 内容大同小异 。 灶王爷是和人间百姓最亲近的神之一 , 关于他的种种传说明显带着凡俗化的色彩 。
1881年9月25日 , 鲁迅生于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 周家是一个书香门第 ,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进士出身 ,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父亲周伯宜则中过秀才 。 鲁迅的生日 , 按农历算正好与灶王爷的生日是同一天 。 鲁迅小名叫“阿张” , 又因其在家谱上是寿字辈 , 祖父给他取大名为樟寿 。 “樟”与“张”谐音 , 这和他与灶王爷同日出生有关 。 祖父的用意也很明确 , 就是祈求“九天司命东厨灶王府君”佑护长孙辟邪除灾、平安成长 。
1901年2月11日 , 即农历庚子年腊月二十三 , 在南京求学的鲁迅放寒假回到绍兴 , 其时距父亲病故已5年 , 而祖父因科场舞弊案仍身陷囹圄 。 是夜大雪纷飞 , 天寒地冻 , 身为长兄的鲁迅率二弟、三弟一起送灶(祭灶王爷一般只限于男子——所谓“男不拜月 , 女不祭灶”) 。 绍兴沿袭黄羊祭灶的习俗 , 据《后汉书》记载 , 汉宣帝时 , 有个叫阴子方的人用黄羊祭灶神 , 因此而暴富 , 故后世多效此法 。 然而鲁迅少年时即家道中落 , 坠入困顿 , 送灶的供品仅一只鸡和一盘胶牙糖 , 至于香烛之类还须典当衣服来置办 , 更不要说拿黄羊来供奉了 。 于是鲁迅心生感慨 , 写下一首《庚子送灶即事》:“只鸡胶牙糖 , 典衣供瓣香 。 家中无长物 , 岂独少黄羊!”
这首即事诗 , 真实记录了当时鲁迅家里的经济状况 , 在轻松诙谐中抒发了愤懑不平 。 鲁迅对封建迷信是坚决摒弃的 , 但他并不反对传统习俗 , 因为其中包含了下层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正因如此 , 1926年2月5日 , 又逢民间送灶的日子 , 鲁迅远离故土 , 身在北京 , 虽未备下供品祭祀 , 却写了一篇《送灶日漫笔》 。 他回想起青少年时代在老家送灶的情景 , 回想起麦芽熬成、竹叶包着的胶牙糖:“灶君升天的那日 , 街上还卖着一种糖 , 有柑子那么大小 , 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 , 然而扁的 , 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 。 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 , 粘住他的牙 , 使他不能调嘴学舌 , 对玉帝说坏话 。 ”
鲁迅认为 , 鬼神也分善恶 , 灶神就和瘟神、火神不一样 , 是相对老实厚道的 , 但灶神也常被贿赂甚或捉弄 , 他享受了祭品就得拣好话说 。 鲁迅写道:“坐听着远远近近的爆竹声 , 知道灶君先生们都在陆续上天 , 向玉皇大帝讲他的东家的坏话去了 , 但是他大概终于没有讲 , 否则 , 中国人一定比现在要更倒楣 。 ”文中还幽默地带了一笔:人们如此捉弄灶王爷 , “但说起来也奇怪 , 灶君竟至于到了现在 , 还仿佛没有省悟似的 。 ”
- 年画#作为另一种“中国画”,年画对鲁迅的写作也产生过影响
- 药石|鲁迅差不多是一面镜子,是解毒的药石
- 曾祖父@1936年鲁迅深夜暴亡,留7条遗嘱,为何劝诫后人不得从事2个职业
- 女文学家$她宁可用半生骂鲁迅,也不肯花几分钟为丈夫做碗汤,后来孤独终老
- 闰土&鲁迅儿时玩伴闰土:57岁病逝留下五子,如今后代现状让人感叹
- 钱理群&钱理群讲鲁迅:“守住鲁迅”最终还是我的学术之根、生命之根
- 刘欣慈&“她就是我的光!”小学生作文“暗恋”走红,网友:鲁迅的风格
- 鲁迅|为什么鲁迅会说:奴才一旦做了主子,会比主子更能摆架子
- 鲁迅!“厦门大学”四字由鲁迅先生题写,其中2个都错了?“学”无宝盖
- 张爱玲!林徽因讽刺她,张爱玲讨厌她,鲁迅瞧不起她,冰心为何“惹人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