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本孝@若无绘画梦想支撑,戴本孝的渴笔焦墨画法,难存于世( 二 )


四十岁后戴本孝师法自然,重视写生,一方面将传统与自然相结合,另一方面积极地吸取同时代画家们的先进的绘画思想。与大多数新安画派的画家一样,戴本孝也学倪瓒,学他的淡远的笔墨意趣,而不是只求表面“疏朗”的画面样貌。
戴本孝@若无绘画梦想支撑,戴本孝的渴笔焦墨画法,难存于世
文章插图

此外他还将王蒙的解索皴,和布置丘壑时的峭拔幽邃以及画面中秀润苍茫的笔墨效果融入了他的画中,使他的作品与新安画派的其他画家相比多了一份浑厚华滋。
以《华岳十二景图册》为例,整册皆为竖式构图,尺幅不大然而却章法多变,布局虽满却不作繁复的描绘。他以秃笔在纸上来回轻拂勾勒,再用淡墨略略皴擦,最后罩染一层清墨,融合而成,因此笔迹已无迹可寻,线条消融于画面,融于物象之中。
戴本孝@若无绘画梦想支撑,戴本孝的渴笔焦墨画法,难存于世
文章插图

戴本孝摒弃了浓墨重彩的手法,避开复杂的结构,削弱了描绘对象的立体感,只要寥寥几笔,淡淡点染就已心满意足了。他把自然界的山川流水融入极其单纯的笔墨之中,构造出最奇特、最简洁、最和谐美的气氛。
再如《寒林远岫图》,画面构图非常简单,近景处似是一座小桥又似是水岸的一片农田,中景处着重刻画了五棵枯树,树旁茅屋内一老者仰头望向远方,远景山体走势平缓,山凹处垂落的瀑布消失在浓雾里。
戴本孝@若无绘画梦想支撑,戴本孝的渴笔焦墨画法,难存于世
文章插图

树干的外轮廓用毛瑟的干笔擦出,渴笔淡扫树干擦出机理,转折处再以浓墨复勾,山石的刻画也是如此,部分山体表面出现了也出现了中锋行笔扫出的痕迹,整幅画面积墨的地方也不多,墨色浓重处是依靠控制下笔时的力道和速度直接得出的效果。整幅画面气象荒寒萧疏,用笔简洁疏放。渴笔的运用和构图方面已初具晚年风貌。
戴本孝的晚年形成了“以枯笔写元人法”的独特面貌。构图趋于简洁也更为大胆,笔墨技法方面枯笔积墨法越发成熟,墨调淡渴,惜墨如金,部分作品营造出一种“乳白色的梦幻境界”。
戴本孝@若无绘画梦想支撑,戴本孝的渴笔焦墨画法,难存于世
文章插图

《山水图》册页是他离世前1年所做,也是他晚年的精品之作画面中诗与画内容与意境巧妙结合,且作品题跋中出现的“最分明处最模糊”成为了戴本孝山水画理论的经典名言。
画面上元素不多,构图极简。画面墨色淡渴,除了梅树,长者和山崖间的房屋墨色偏重其他地方皆以毛瑟笔触淡淡擦出,尤其近景处画面右下方的小船除船桨墨色稍重船身几乎模糊到不可见,而远山的处理更是模糊到似有似无,仿佛画面中笼罩着一层薄雾。
戴本孝@若无绘画梦想支撑,戴本孝的渴笔焦墨画法,难存于世
文章插图

然而虽然墨色淡,画面却完全不会感觉平或者板,梅树长者的的刻画细腻传神与右侧小舟的简单刻画形成对比,而茅庐和水口的实反衬这近旁的的山崖使简淡得近乎白色的山体瞬间具有了体积感,打开画面了空间。
结语:
戴本孝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是冰冷的、枯寂的,甚至是置身于外的,由于过早地背负了家庭的重担,虽然后来其弟远游归家,但他仍是家中的当家人。
所以,他和倪云林散尽家财、泛舟太湖不同,和渐江孤身云游亦不同,他不可能真正做到“出世”。因此,他画虽清冷、枯寂,但也有“我欲栖心归淡远,复嫌违俗过于疏”之叹。
【 戴本孝@若无绘画梦想支撑,戴本孝的渴笔焦墨画法,难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