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望族&易中天的显赫家世:''富不过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易中天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以历史的独特解读而闻名。鲜为人知的是他的显赫家世。

【 名门望族&易中天的显赫家世:''富不过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名门望族&易中天的显赫家世:''富不过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显赫家世在七十年前,易家老宅有两万一千多平米,足足有三个足球场大。四进的大院,院中有院,共有145间房。院内有十五口天井,有粮仓、晒谷坪、磨坊,甚至还有一个供家里孩子读书的学堂。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可是就这样一个名门望族却逃不过''富不过三代''的命运,于1939年毁于一旦。易中天的继外婆朱濂是民国总理熊希龄夫人的侄女,毕业于燕京大学外语系。朱濂的父亲曾经创办沅水校经堂,熊希龄在那里念过几年书,朱濂十分欣赏熊希龄。熊希龄的原配去世后朱濂的父亲把自己的妹妹朱其慧嫁给了他。朱濂的父亲去世后,朱其慧把朱濂接到自己家中抚养。易中天的母亲周树奇也曾在熊希龄的家中住过。易中天的外公周诒铣是左宗棠的堂小舅子。
易中天的太爷爷与晚清的名臣郭嵩焘是好朋友,曾在厘金局工作。厘金局本是个肥差,但却因为洁身自好,不与他人同流合污而挡了他人的财路,被免去了工作。之后曾在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读书。易中天的二爷爷是晚清第一批去日本公费留学的学生,早年曾经在日本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比土肥原贤二高两届,算是他的师哥。可是这样一个声名赫赫的几代家族在日军侵华战争中毁于一旦,1939年日军打到他的故乡营田,一颗炮弹炸毁了整个大院,无奈整个家族的人只好扶老携幼四处逃亡。在这场战役中,易家共有数百人死亡,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一岁。从此之后家道没落,我们只好感叹,也许留给易家后代的不是财富,而是读书人的气节吧。原因何在易中天的家族往事正是应了中国民间的谚语''富不过三代''。那么''富不过三代''真正的原因在哪呢?


名门望族&易中天的显赫家世:''富不过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个家族之所以逃不掉''富不过三代'',''一代当官,三代绝''的原因还是在家庭内部。就一般情况而言,中国传统家业失守于二代或者第三代,大多都是因为富二代或者富三代从小享受着上一代的物质生活,''含着金钥匙''出生。他们日渐地失去了继续营创家业的精神,变成了纨绔子弟。再一个是因为来自大家族的兄弟亲戚之间的贪污内讧,导致家业毁于一旦,当然这些原因就都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都是属于事后诸葛亮。那深层的原因何在呢?


名门望族&易中天的显赫家世:''富不过三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事实上,''富不过三代''不是一个必然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富过三代的案例,所以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说在中国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财富有两扇门,一扇是获取财富的门,另一扇是延续财富的门,我们常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守业比创业难。''要想得到延续财富的钥匙,关键还是在家庭上。财富是优秀的人创造的,也只有优秀的后代才能继承。没有人才的家庭,是无法继承财富的,也就找不到延续财富的钥匙。''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首先要看财富继承者的个人能力,比如说经营的能力,眼光的高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决定了家业财富是增值还是贬值。再一个,要看继承者是否有各种各样的陋习,一个人再有能力,再多么地出色,一旦沾染上了各种陋习,常常是败家的开始。有些人有钱之后就会沾染上各种陋习,在古代有的名门望族常常因为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玩物丧志,从而导致家道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