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乡村爱情》为什么能拍到第14部?

在东北 , 几乎每一个80、90后都会哼上一两句“刘老根” , 就算部分不看东北喜剧的00后 , 也会下意识唱出几句“咱们屯里的人” 。
地域优势所造就的耳濡目染 , 让东北喜剧像二人转的“正月里来是新年”唱词旋律一样 , 看似没有正式接触 , 但它早已融入了东北人的日常生活 , 刻入脑海 , 东北喜剧的套路和效应也随着这种“中毒性”传播 , 深深地了影响全国观众 。
喜剧|《乡村爱情》为什么能拍到第14部?
文章图片

近日 , 国民级当代农村系列电视剧《乡村爱情14》在优酷全网独播 , 本部以“舌尖上的象牙山”比赛为始 , 谢广坤、赵四、刘能等人围绕比赛再次斗智斗勇 , 平静的象牙山也再度“掀起风浪” 。
骨朵数据显示 , 《乡村爱情14》上线2日 , 微博指数43.3万 , #乡村爱情14#话题阅读量1.2亿 , 在多部流量热剧扎堆播出时 , 仍以52.39实时热度位居网剧榜第10位 , 百度指数排名第6位 , 战绩与都市爱情剧、悬疑剧、古偶剧不相上下 。
同时 , 《乡村爱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系列剧集之一 , 其剧情变化代表了东北喜剧的发展变迁 , 我们亦可从《乡村爱情》等东北喜剧中观察其“套路”的进阶史 。
01
“灵性”
回顾剧集市场 , 东北喜剧的优势主要在于其由内而外透露出的“灵性” , 其“灵性”主要分为口音的“中毒性”和剧情设定的“烟火气”两部分 。
喜剧|《乡村爱情》为什么能拍到第14部?
文章图片

之于东北口音的中毒性 , 某网络热梗如此形容道 , “如果班级有一个东北人 , 一年后还你全班东北口音” 。
上世纪末 , 依托于春晚小品的传播度 , 东北口音成为全国通用“方言” , 也变成了“幽默”的代名词之一 , 其中毒性虽仅停留在小品层面 , 但为接下来东北喜剧的中兴奠定了广度基础和观众基础 。
直至长篇喜剧《东北一家人》播出后 , 以时代发展为背景 , 喜剧为基调 , 通过普通群众家庭的日常生活、工作、交友等过程中的趣事 , 展现当代人民生活故事的叙事方式 , 成为东北喜剧主要呈现手法 , 以“烟火气”接近受众 , 东北喜剧也开始以小品外的方式 , 走入观众心中 。
喜剧|《乡村爱情》为什么能拍到第14部?
文章图片

随后 , “小品之王”赵本山将“赵本山式幽默”注入戏剧 , 通过《刘老根》一键开启了以二人转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东北乡村喜剧之路 。
而经过多次尝试后 , 2006年《乡村爱情》系列的播出 , 终于让东北喜剧的“中毒性”和烟火气并存 , 其独特展现手法让东北喜剧正式从小众走向大众 , 成为独立赛道 , 收获了大批观众 , 并引发全民追剧热潮 。
喜剧|《乡村爱情》为什么能拍到第14部?
文章图片

当前 , 东北喜剧市场的作品多如牛毛 , 且继小品、剧集、综艺、短视频后 , 正在全面入侵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领域 , 但纵观古今 , 无论是在东北喜剧史上 , 还在是在赵本山式幽默的作品中 , 《乡村爱情》的体量和市场分量都是最为特别的 。
赵本山的作品基调是“乡土”和“烟火气” 。 而喜剧随着剧播深入 , 观众对于剧中幽默戏份常会产生视觉疲劳 , 故事本身的视角变大和核心人物变广后 , 其方向也将脱离人民生活 , 与观众建立的熟悉感将会远去 , 作品甚至会变得浮躁和陌生 。
在赵本山的东北喜剧开拓史上 , 《刘老根》的乡官人生因剧情上限结束 , 《马大帅》系列的农民进阶史因人物视角变化等原因叫停 , 相较之下 , 《乡村爱情》系列则是东北喜剧史上的首部“完成品” , 既拓宽了人物视角和角色关系的多样性 , 又保住了故事基调的“烟火气” , 提升了东北喜剧的市场影响力 , 也为其前后的入局者带来巨大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