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说文解字》第432课:会计术语里的“收讫”,“讫”是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三个汉字:“訖、諺、訝”。在现代汉语中,三个字分别简化为“讫、谚、讶”。三个字的详情如下:1、訖(讫)。读q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讫,止也。从言,乞声。”形声字。本义是停止;终止。徐锴《说文系传》:“言所止也。”即他认为“讫”的本义应为“言辞终止”,引申为停止、终止义。《周礼·祭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郑玄注:“讫,犹止也。”《汉书·谷永传》:“灾异讫息。”颜师古注:“讫,止也。”灾祸和异象就会止息。也指完毕;终尽;完结。《字汇·言部》:“讫,尽也。”《抱朴子·外篇·知止》:“狡兔讫则知猎犬之不用,高鸟尽则觉良弓之将弃。”狡兔终尽时,要知道猎犬将会失去作用;高空中的飞鸟终尽时,要察觉良弓将要被放弃。现代汉语也有这个用法,鲁迅《书信·致李小峰(一九二九年八月十一日)》:“现已第四期编讫,后不再编。”第四期编完了,以后不再编了。现代汉语讫字最常见的用途常用于会计用语,比如“现金收讫”,意思就是如数收到相关的款项,是收的现金而不是银行存款或者其他货币资金,是一种收付证明,这里的讫,是“完结”的意思。同样用法的还有“现金付讫、银行收讫、银行付讫”等。
文章插图
(会计用章:现金收讫)本义之外,讫还有其他用法,如:(1)穷尽;达到极限。《书·禹贡》:“讫于四海。”孔传:“禹功尽加于四海。”即大禹的功业达到了极限,穷尽了所有人居住的地方。
文章插图
(大禹像)(2)用作副词,有两种用法:其一,尽;都。《书·秦誓》:“民讫自若,是多盘。”人都是贪图安逸,责难他人并不困难,但是要做到让自己受责备还能够从善如流,这就困难了;其二、终究。杨树达《词诠》卷四:“讫,终也。竟也。”《后汉书·伏湛传》:“自行束修,讫无毁玷。”(伏湛)自我约束修养,学问人品终究没有毁缺。(3)通“迄”,用作介词。到;至。如起讫。《集韵·迄韵》:“迄,《尔雅》:‘至也。’或作讫。”杨树达《词诠》卷四:“讫,时间介词,至也。”白居易《与元九书》:“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自武德年到元和年间。白居易曾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就出自这篇书信。
文章插图
(白居易像)讫的小篆写法如图:
【 天锡@《说文解字》第432课:会计术语里的“收讫”,“讫”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讫的小篆写法)看小篆字形,就会明白,“讫”的异体字为什么有“(言+气)”这种写法了。它本来就是“从言,气声”。2、諺(谚)。读y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谚,传言也。从言,彦声。”形声字,本义是世俗流传的古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传言者,古语也。凡经传所称之谚,无非前代故训,而宋人作注,乃以俗论当之。”王筠《说文句读》于“传言”后补“谓传世常言也。”现在多指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这些话常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左传·桓公十年》:“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周朝的谚语说:“百姓没有罪,怀藏玉璧就有了罪。”这里的璧,既指宝物,也指其他有价值的才能或资源。《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稍东折,遇方石中横,谚号棺材石。”这里的“谚”,一般释作“俗称”,也是用的谚的本义。
- 皇妃$《唐诗三百首》最后一首作者是谁,她凭借这首诗从叛臣妾成为皇妃
- scate:tttttttttt!飞扬的心 闪耀的光
- 增订本&《北京的春节》增订本面世,艺术让童年与美好永远留痕
- 生活|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陈宙《生活组诗》
- 雍正&林黛玉原型:跟曹雪芹青梅竹马,17岁嫁雍正成皇贵妃,终悬梁自尽
- 景龙#乾隆御题《钱维城花卉十二帧》册页欣赏
- 境界@《雪中悍刀行》徐龙象入天象境,堪称第二个王仙芝?远不如王仙芝
- 冬奥|冬奥公园《雪孩子》雕塑师刘洋:用雕塑连接世界
- 榜单|TCL传记《万物生生》获评“21世纪年度好书”
- 蒋麟!《少年苏东坡传奇》春节专“蜀”开播:揭秘苏东坡童年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