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1932年,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 二 )


“无情对”之所以被称为难度极大的对子类型,就是因为上联和下联毫不相干,不能有一点合得上的地方,同时还要保证符合传统对子的要求,必须保证工整对仗。
考生答不出来,在陈寅恪意料之中,却还是无法抑郁地觉得失望。
在数个零分考卷后,他突然看见了一份答案,眼前忽然一亮。
只见这名叫周祖谟的考生,用工整的字体写道:“胡适之。”
陈寅恪当即赞道:“凭借这三个字,周生想去哪里念书,恐怕都是绰绰有余的!”



上联@1932年,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
文章插图

图 陈寅恪研学路漫漫,上下求索这位答题者究竟是谁?有什么来头?
这一位北京书生,一时之间成为了风靡一时的人物。周祖谟,并非名家之后,名不见经传,他凭什么拿到这场考试中的唯一一个满分?
其实,周祖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接受传统国文教育,对国学深有研究。
正是靠着深厚的国学底蕴,他对出了如此妙句。
这次考试,他报名了北京大学的国文系和清华大学的英文系,最终拿到了两校的录取通知书。



上联@1932年,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
文章插图

图 周祖谟在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中一鸣惊人之后,周祖谟备受关注,但是由于家境不宽裕,他最终选择了学费更低的北京大学。
有趣的是,被拿来对对子的胡适正是北京大学的校长。他早听说过这位把自己的字写进考题、因此在陈寅恪那里拿了满分的考生,对他十分欣赏,想要和他交谈。
周祖谟却一直躲着他。在他看来,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和胡适亲近,未免有攀关系的嫌疑。这位出生在北京的少年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他对很多事都很倔强。



上联@1932年,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
文章插图

图 胡适他的倔强更多表现在求学上。在北大,他天天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一来二去,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都认识了他,听他说要哪一本书的哪个版本,就找出来给他看。
不仅北大的图书馆,在北京,没有哪个图书馆能逃过周祖谟的“火眼金睛”。
他和北京图书馆的丁主任结为了好友,《华裔学志》图书馆的负责人特意为他网开一面,准许他把《大正大藏经》带回家去抄录。
最初他凭借“孙行者”一联在文学界名声大噪时,还有人觉得他是运气好。在发现他在求学之路上如此求知若渴之后,再也没有人质疑他的实力。



上联@1932年,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
文章插图

图 周祖谟(右)周祖谟信奉“积学以储宝”,在治学方面,他勤奋地摘抄并记录,反复地思考琢磨。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周祖谟迅速汲取知识,很快就拥有了丰富的学识。
大学毕业后,周祖谟做了语言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一头扎进语言学的海洋。
渐渐地,他所涉猎的知识范畴扩宽到了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和校勘学,随着他的知识储备不断丰富,他接到了北大的聘书,应邀成为了北大的教授,后来更是深耕成了名满中外的语言学家。



上联@1932年,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
文章插图

图 周祖谟手稿在汉语教学中,周祖谟也用心钻研教学内容。从教五十年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会重新编写教材。
在本科生的语音课上,他会对每个学生的语音情况一个一个地了解采集,以此制作语音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