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写的“丑书”,究竟好在哪?

书法初学者 , 如果不得法或审美基础弱 , 或没有名师引导 , 就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会把自己鉴赏不来或不喜欢的某书法作品说成是“丑书” , 若是面对名作 , 如王羲之的《姨母帖》 , 要么选择性沉默 , 要么愣头青一般地质疑:“如果去掉王羲之落款 , 大家还会说这件作品好吗?”
这种质疑 , 是典型的“形而上学” 。 难道盖住王羲之签名后《姨母帖》就没了技法、失了韵致、没了古质?难道谁都能这么写了?哪有自己窝在井底却嫌天空太小的道理 。
|王羲之写的“丑书”,究竟好在哪?
本文图片

▲唐摹经典《万岁通天帖》之首帖《姨母帖》
下面 , 我们一起来解析王羲之的《姨母帖》 , 看看她究竟是有些人认为的“丑书”、“皇帝的新装” , 还是一件精品佳作?
见下图 , 王羲之行楷书《姨母帖》 , 系唐摹《万岁通天帖》之首 ,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 字间多断、顿挫 , 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 , 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 , 其“哀痛摧剥 , 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 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墨迹?王羲之和他的姨母自幼感情十分深厚 , 而今忽然得到姨母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 , 连正常的事务都不能安顿料理了 , 难免笔墨涌现萧条之境 。
|王羲之写的“丑书”,究竟好在哪?
本文图片

▲王羲之《姨母帖》唐摹本 , 6行42字
作为王羲之的早期作品之一 , 《姨母帖》虽属行楷书体 , 但书法中还留有隶书遗意 , 笔法端庄凝重 , 笔锋圆浑遒劲 , 整体风格厚实凝重 。 该作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属于“过渡型”的书体 。 它对研究东晋书法 , 和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发展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晋代书法是一个从生涩、古质到丰富探索的一个承前启后的演变过程 , 其中的王羲之早期作品《姨母帖》结字和用笔都还存有较浓厚的隶书笔意 , 和现在出土的晋代简牍帛书有相近之处 。 如下图中的“痛”“十”“一”等字中的横画 , 隶书的笔意都很明显;“痛”“日”“何”等字的转折处都较生拗峭拔 , 并残存横式 。 这些都是隶书笔势孑遗 。 另外笔画质朴凝重 , 出笔入笔比较自然 , 不像唐以后那样强调一笔三折 。
|王羲之写的“丑书”,究竟好在哪?
本文图片

▲王羲之《姨母帖》单字
《姨母帖》也正是因此 , 表现出古朴高华的艺术魅力 , 她所带来的艺术探索价值与可变性 , 尤为可贵 。 杨守敏曾说:“观此《姨母帖》一帖 , 右军亦以古拙胜 , 知不专尚姿致 。 ”
我们多熟人认识的王羲之 , 都是如《兰亭序》的遒劲隽永 , 或《圣教序》的跌宕起伏 , 唯《姨母帖》风格不类传世王羲之诸摹本 , 朴厚而多隶意 , 殊少遒美俊逸之姿 , 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路与探索方向 , 其艺术与研究价值可媲美稍早的《平复帖》 。
|王羲之写的“丑书”,究竟好在哪?
本文图片

▲“中华第一帖”晋陆机《平复帖》
由此可见 , 王羲之《姨母帖》是精华之作 , 具有特殊的书法学习与研究价值 , 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 其实《姨母帖》自古备受重视 , 她原裁于唐人摹《万岁通天帖》 , 是王羲之后裔、唐代贵族、武周宰相王方庆的家族宝物 , 内收王氏家族二十八人法书 。 王方庆于公元696年“借给”武则天 , 武命人临摹后将原本又赐还王方庆 。 此帖钩填极其精准、精妙 , 可谓“下真迹一等 。 ”董其昌曾称此帖:“奕奕生动 , 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 , 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 可见《姨母帖》几乎是等同王羲之原作一般的千年遗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