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社论】无恙河山,万家团圆

社论|【社论】无恙河山,万家团圆
文章图片

春节来了 , 没有什么能阻止春的来到 。
有人说 , 春节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 那是刻在DNA里的对家的眷恋 , 那是千里万里也要回到出生之地的“洄游” , 那是一年的“辛苦积分”在爹妈、儿女面前的瞬间兑换 。
在一堆花花绿绿的糖果簇拥下 , 在热茶点心的香气氤氲里 , 在被通红的炉火映亮的面庞边 , 伴随着《春节序曲》的锣鼓旋律 , 欢快的春节氛围就这样来了 。
“年 , 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 , 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 ”带上生命中的TA , 关山万里 , 共见家长 , 锁定下半生的相守;寒窗十余年 , 毕业拿到了第一笔年终奖 , 一股脑地塞进妈妈的手里 , 感受那份隐藏不住的骄傲;带上刚刚会说话的宝宝去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 和他们分享那份生命成长的快乐 。 远行的游子 , 新嫁的女儿 , 求学的 , 漂泊的 , 事业有成的 , 此时共同感受到家的呼唤、年的讯息 。 春节就是一张车票 , 回家就是一种纯朴的信仰 。
这个春节 , 还是有一些特殊 , 因为这已经是疫情之下的第三个春节了 , 从第一个“宅家就是做贡献”的春节 , 再到提倡“就地过年”的第二个 , 再到如今的第三个 。
因为疫情 , 家和自己之间总隔着不少变数 。 行程码上带不带“星”?何时摘“星”?是很多人大半个月来的提心吊胆 , 结合家乡的防疫政策 , 紧张地做着一遍遍的沙盘推演:回还是不回?怎么回?会不会被隔离?要不要带孩子回?深夜风雪中排队测核酸 , 就为兑现“回家过年”那四个字的承诺 , 要回去看看老父亲的头上新长出的白发 , 要吃上妈妈给做的饭菜 , 要看看村头的老槐树 。
每一个回乡的游子都值得善待 , 每一个坚守家乡的“大白”都值得尊敬 。 希望回乡游子的行程都顺遂 , 能和家人欢聚 , 也希望“大白”能平平安安 , 不需要面临突发情况 。
也许 , 很多人过年的地点有一些特殊 , 因为个别地区的疫情反复 , 不得不居家健康观察 , 不能和亲友欢聚 , 甚至在宾馆里集中隔离 , 注定要过一个冷清的春节 。 不妨将心中的怨怼、懊恼、遗憾放在一边 , 疫情时代终究有着太多的无奈 , 你在付出 , 更多的人也在付出 。 平坦的路好走 , 但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 , 春天就会到来 , 当下的遭际总归会化成若干年后对朋友的闲谈:“那年的春节 , 我在……”
【社论|【社论】无恙河山,万家团圆】走进疫情之下的第三个春节 , 口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核酸检测渐次成了日常 , 我们越发懂得平安的珍贵 , 信任的力量 , 乐观带来的治愈 。 相信“年”的含义就是对旧的清零 , 向着新的出发 , 就是一阳复始 , 万象更新 。
所爱隔山海 , 山海亦可平 。 年 , 是对家的渴望;家 , 是对年的刻画 。 无论这个春节能不能回到家 , 都无法隔断我们对家人的牵挂和关爱 。 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 , 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 ”愿你记住这一年里你的奋斗和付出 , 记住你对亲人的爱 , 记住你在疫情下坚持为梦打拼的样子 。
“春浓山腹 , 梅放岭头” , 春节来了 , 没有什么能阻止春的来到 , 连疫情也不可以 , 因为无恙河山 , 即在前方 , 万家团圆 , 终会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