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言|夜读|今天的朋友圈我不用梗了( 二 )


再来看——
几个想象力饱满的生动句子:
“她优美地走着 , 就像夜色一样 。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 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 ”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 , 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 , 陈旧而模糊 。 ”
“一个凸颧骨 , 薄嘴唇 ,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 两手搭在髀间 , 没有系裙 , 张着两脚 ,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 , 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 , 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 ”
《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
(节选)作者:曹林
子言|夜读|今天的朋友圈我不用梗了
本文图片

说文字失语 , 好像挺不可思议的 。 我们中的很多人 , 似乎都是话痨 , 在群里、朋友圈里、论坛上常常很活跃 , 抛梗、接梗如行云流水 , 表情包比谁都多 , 段子一个接一个 , 张口就是流行语 , 喋喋不休 , 没失语啊?
其实 , 这正是失语的病症之一 , 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 , 不是你在说话 , 而是“话”在说你 , 你不过是那些梗的通道 。 久而久之 , 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便被梗塞住了 , 成为“语梗”患者 , 也就是文字失语 , 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 。
那么 , 如何锻炼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能力 , 避免文字失语症呢?这里有三个建议 。
子言|夜读|今天的朋友圈我不用梗了
本文图片

其一 , 多读纸质书 。 要读整本书 , 读原著原作 , 千万不要迷信“让别人替你读书” 。 公众号、微博、B站、知乎……有很多地方可以获取知识 。 一本很厚的书 , 总有人用一篇推文、一则视频讲完 。 看这些东西 , 好像也能获得知识 , 但就是很不对劲 。 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都很零碎 , 所以很难帮人建立一个思想谱系 , 也很难被用于“再输出” 。 读原著 , 接触完整的原典思想和智慧 , 才有“再输出”的知识冲动 , 促进文字思想 。
子言|夜读|今天的朋友圈我不用梗了
本文图片

其二 , 多积累对美好事物的丰富表达力 。 伟大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功能就是 , 描绘隐于语词之后的生动的情感 。 王尔德也说过 , 人们看见雾不是因为有了雾 , 而是因为诗人和画家教他们懂得了这种景色的神秘可爱性 。 语言干瘪 , 张口就那么几个词 , 牛啊 , yyds , 说明缺少文学的丰富阅读 , 无力用文学家教我们的语言表达出大千世界那无穷无尽、一波才动万波随的灵动可爱 。
子言|夜读|今天的朋友圈我不用梗了
本文图片

其三 , 多用完整的文字表达 , 有意识地用“生活语言”替代那些脱口而出的“魔性语言” 。 养成把想法写成长文字的习惯 。 不要让网络社交替代现实社交 , 在网上 , 那些省略语在小圈子里能创造出亲近感和交流效率 , 这种“亲近性、排他性”容易形成一种温暖的幻觉 , 到了面对面的现实生活中 , 就说不出话来了 。
不妨试试 , 坚持一个月 , 文字能力必能复健 。
来源:央视新闻、视觉中国 , 部分图片来源豆瓣“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杨淑芳
往期夜读推荐
【子言|夜读|今天的朋友圈我不用梗了】喜欢就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