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方案$70年代汉字“二次简化”,简单又好认,为何最后失败没沿用下来( 二 )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去替代复杂的繁体字。这种方法属于彻底改变字形,但却保留了部分字义,比如,将稻榖的“榖”直接用山谷的“谷”替代,这就是为了省笔画。



汉字简化方案$70年代汉字“二次简化”,简单又好认,为何最后失败没沿用下来
文章插图

四、“二简字”的简化方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二简字”的简化方法,主要依托繁体字为蓝本,然后以方便为原则,对汉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上文已经提到了,就是用同音字代替笔画繁琐的字;2)就是直接用原字的偏旁或部首代替原字,例如,“贰”简作“弍”或“二”,而“柒”则直接简写为“七”,看起来是不是方便了很多。
3)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保留原字的轮廓,然后将原来复杂的字形省略笔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停”写作“仃”;4)这个上文也提到过,就是用简单的笔画代替复杂的原字,比如,“割”简写为“刈”;最后一个就是会意字组合。



汉字简化方案$70年代汉字“二次简化”,简单又好认,为何最后失败没沿用下来
文章插图

那“二简字”为何会失败呢?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当时已经扫盲了很多年,不少人已经能轻松认识多汉字,继续简化下去已经没有必要,反而有可能会适得其反,降低汉字本来的文化内涵,得不偿失。结 语大家都知道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再到铭文、金文、篆字、隶书、楷书等等的演化,最终形成了汉字体系。
进入上个世纪50年代后,由于国家希望提升全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所以才会大力推行简化字,但港澳台地区依然在使用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