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假思索答应了 , 因为是家族里长辈的事 。 我说 , 那就找王元化先生 , 我的老师 。 王先生很认真 , 他说既然写序 , 我先看一看他的东西 。 结果过了大概不到两个礼拜 , 王先生给我打来一个电话说 , 小许 , 你们家族这个杜亚泉不得了 , 我现在正在反思的很多问题 , 他在80年前都比我想得更深 。 那年上海特别热 , 那时候还没有空调 , 只有电扇 , 老先生光了个膀子 , 在家里用了整整两个月写了一篇长文 , 关于杜亚泉与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论战 , 整个颠覆了过去的看法 。
颠覆什么?过去总认为陈独秀是对的 , 杜亚泉是错的 , 因为陈独秀是反传统 , 杜亚泉要把传统和现代、中学和西学 , 用他叫做“接续主义”的东西连接起来 , 人们觉得杜亚泉太保守 。 王先生做了一个翻案文章 , 震惊了整个海内外学界 。 90年代以后 , 风气大变 , 人们慢慢地从80年代的一种狂热的反传统倾向中清醒过来 , 开始正视传统 , 认识传统 , 检讨传统 。
本文图片
杜亚泉、陈独秀
我当时也是受到王先生的影响 , 在自己的研究中开始认识传统、读传统 。 我是做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研究的 , 按理说 , 传统是古代的 , 从学科角度来说和我不直接相干 。 但我一直讲 , 实际上研究中国近代的学者应该做的是背负“十字架”的工作 。 古今中西 , 在晚清到民国有一个大汇合 , 形成了中国现代的思想 。 所以 , 了解中国的现代 , 必须对古今中西都有了解 。 要了解西方 , 同时也要了解古代 。 因为现代始终在古代的、传统的那条延长线上 ,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 。 所以 , 我要找中国现代思想的前世今生 。
大家知道 , 所谓传统 , 有大传统和小传统 。 大传统是经典 , 小传统是什么?是化为我们生命一部分的日常生活的那些风俗、习惯 , 乃至于大众的心态 。 这个东西 , 你哪怕讨厌 , 它还是在你血脉里的 。 我们过去总是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摆脱传统 , 但是未必能够做到 。
本文图片
从传统到现代意味着什么?其中有一个变化 , 就是人越来越个体化 , 用谭嗣同的话说叫做“冲决网罗” , 冲破各种各样的家族的、国家的束缚你的网络 , 最后成为“个人” , 所以这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 。
中国即使到了今天 , 有那么多一线城市 , 你以为你是现代人吗?实际上 , 你依然生活在传统的网络里面 。
我再讲第二个故事 。 “文革”时 , 我中学就下乡 , 在上海郊区的一个农场 。 有一年来了一个连队的指导员 , 他的哥哥在“文革”时是工人作家 。 那时候我就是文青 , 想当作家 , 所以对他哥哥很崇拜 。 指导员对我们说 , 他哥哥工作废寝忘食 , 嫂子生孩子了 , 他都不去看 。 我那时候真是敬佩 , 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 , 像大禹一样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 所以当时觉得就像巴金写的《家》一样 , 只有告别家 , 斩断七情六欲 , 才能成为一个现代的人 。
但是现在我慢慢意识到 , 实际上并非如此 , 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 , 如果按照现代化的一套理论 , 从传统到现代意味着什么?其中有一个变化 , 就是人越来越个体化 , 用谭嗣同的话说叫做“冲决网罗” , 冲破家族的、国家的束缚你的网络 , 最后成为“个人” , 所以这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 。
- 林少娟|春节·乡音 | 方言里的春节,倒映着团圆,消融了风雪
- 技艺|碑林:春节里的“非遗” 新年里的“老味道”
- 晚报|习俗·讲究丨正月初一拜大年!
- |新华时评·从春节看文化自信丨团圆:拆不散的纽带,割不断的血脉
- 社论|无论身在何处,你我乡愁如一 | 春节社论
- 才能震|谢茂松:春节的文明原理与文明智慧——日新其德与可大可久
- 春节|市及肃州区图书馆春节期间“不打烊”
- 化学|春节童书推荐
- 中国网络电视台$2022世界福州十邑春节联欢晚会除夕面向全球播出
- 年俗|晋祠博物馆话年俗——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