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除夕守岁的来龙去脉,你当真明白?为防孩子考倒你,还是看完此文( 二 )


2、守岁的来历 关于守岁的来历,还有些说法和放爆竹的来历类似。据说有个叫“年”的鬼怪,一到大年夜间就出来吃人,所以人们都不敢出门,团团坐在家中厮守,叫“守岁”、“守年”,也叫“躲年”。有的还称为“熬百岁”,据说诚心守岁就长命百岁。
诗人@除夕守岁的来龙去脉,你当真明白?为防孩子考倒你,还是看完此文
文章插图
我国人民春节守岁之风始于何时,尚难定论,应在唐代之前,或者说这一习俗在唐代已经形成,到宋代已普及到千家万户。这是有根据的。
如《秦中岁时记》一书中记载:我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住宅守岁》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因此,该书提出,守岁之风俗“疑自唐始”。看来“疑自唐始”的观点是不能服人的,因为唐代这样的“旁证”太多了。如诗人白居易也有专门写守岁的诗,叫《客中守岁》,诗云:“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
这样的名人在作客他乡时都忘不了守岁,可见此俗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当时另一大诗人孟浩然,在诗中也写到守岁,诗云:“续明催尽烛,守岁接长筵。”这也证明当时守岁之风已很普遍,不会是唐代才开始的。当然,这只是推论,但也不是没有一定道理,因为一种习俗的形成,不可能是短时间的事情。我们从唐宋时人们守岁的活动内容,也可看出此俗早在唐代之前已经形成。
据古籍记载,唐代人守岁,已有人不是从迷信出发,而是有所为而为的。如元代人辛文房编著的《唐才子传》中,就记载有唐代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动机,是在一年过去之际,检阅一下自己的得失,总结一下一年的劳动,鞭策自己爱惜年华,不虚度光阴。
据说,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不光文人如此,就连农家人也同样。
诗人@除夕守岁的来龙去脉,你当真明白?为防孩子考倒你,还是看完此文
文章插图
如当时诗人孟浩然在《田家元旦》一诗中,写当时农家守岁的情景说: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田家占气候,共说此丰年。”
这几句诗的意思很明白,当时有的农民也在除夕之夜,总结一年丰收的经验,预测新的一年气候如何,宜种什么庄稼。这两个例子都说明,守岁的风俗不是始于唐代,而可能更早。
孟浩然诗中所说“田家占气候”的习俗,流传是很久的。如到清末民初,北方有的农民仍有守岁通霄,不时到院里观看东方天气的习俗。
【 诗人@除夕守岁的来龙去脉,你当真明白?为防孩子考倒你,还是看完此文】据说,如果交子时到黎明东方天色先发白,新的一年就宜种棉花和小麦,可以取得丰收;如果天色发黄,就宜于种玉米、小谷子;如果天色发红,就宜于种高粱;如果天色发暗或阴天,就宜于种黑豆等。这些说法,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却反映了农民守岁的某种心情和切盼新的一年丰收的愿望。
到宋代,守岁之风已遍及城乡,官家百姓都已相习成俗。如《东京梦华录》说,每到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宋代大文人苏东坡也在一首诗中画龙点睛地写了当时人们守岁的情景:“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另从一些材料来看,人们在除夕守岁,也是各诉衷肠的。
诗人@除夕守岁的来龙去脉,你当真明白?为防孩子考倒你,还是看完此文
文章插图
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俘囚于牢中时,在除夕之夜写的《除夜》一诗中,就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