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压$若列出一份“中国上古神仙排行榜”,哪些神仙人物有资格登榜呢?
文章插图
那么,若列出一份“中国上古神仙第一名”,哪位传说人物有资格登榜呢?当然,在探讨神话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神系”这一概念。毕竟,佛教神系、道教神系及封神演义神系中的设定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必须摘选出一个评判标准。今天,我们便以《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为标准,来评选几位法力最高强的上古神仙。首先,有资格登榜的,自是鸿钧老祖了。在《封神演义》的设定中,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及通天教主这三位“三清”级别的大神,都是鸿钧老祖的弟子。在《封神演义》里,鸿钧老祖露面的桥段比较少,留下了十足的神秘感。当截教阐教打得热火朝天,甚至,双方出动了教主级的大神时,鸿钧老祖这才出场调停。老祖刚刚来到战场,适才还摆下诛仙阵耀武扬威的通天教,主立马就像蔫茄子一样怂了。原文如下:话说,鸿钧道人来至,通天教主知是师尊来了,慌忙上前迎接,倒身下拜曰:“弟子愿老师圣寿无疆!不知老师驾临,未曾远接,望乞恕罪。”
【 陆压$若列出一份“中国上古神仙排行榜”,哪些神仙人物有资格登榜呢?】
文章插图
通天教主是何许人也?纵观《封神演义》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反派,都与截教有联系,可是,即便是这位法力通天的截教之主,在见到老师时仍不免畏首畏尾。形容一个大神法力是否高强,的确没必要直观地描写其斗法场景。仅通过一处侧面描写,鸿钧老祖的实力就已跃然于纸上了。至少,在《封神演义》这一神系中,除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之外,法力与其对等的存在实属凤毛麟角了(民间传说称伏羲是盘古所劈的混沌的化身,只是不清楚该情节是否符合《封神演义》的基本设定)。不过,在《封神演义》中,女娲的法力或可与鸿钧比肩。书里对女娲大神的描写不多,但是,从她能与鸿钧平等论交的情况来看,他们之间的辈分是相同的。在民间传说中,女娲是盘古双乳的化身,从这一点来看,她与混沌化身的鸿钧实力对等,这也是说得过去的。且看《封神演义》之中,除了应劫的封神榜之外,女娲与轩辕坟三妖同样推动了主线发展。甚至可以说,派遣妲己、王贵人、胡喜媚蛊惑纣王的女娲,亦是封神世界的幕后操盘手。所以,从这个设定来看,女娲能与鸿钧处于对等地位自不足为奇。
文章插图
不过,在民间传说里与女娲共生的伏羲,于《封神演义》中的地位却十分微妙。在小说开头,便明确写有女娲朝拜伏羲的情节:“且说女娲娘娘降诞,三月十五日往火云宫朝贺伏羲。”既然用到了“朝拜”一词,足见伏羲的地位是高于女娲的。有部分研究《封神演义》的学者认为,在封神世界里,作者将伏羲与盘古糅合到了一起。对于这一点,笔者并不认同,毕竟,我们无法从书里找到证据。所以,我们无法将伏羲置入今天的排行榜中,毕竟《封神演义》对其的记载少之又少,我们无法评价他的地位和法力。
文章插图
《封神演义》中还有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陆压。很多封神迷认为,陆压是封神世界里除造物主之外的最强存在,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人还在前。今年才活十八岁,一个混沌为一年。”陆压在十绝阵中一出场,便十分雷人地自报了家门。古代的文学作品,往往会在情节中加入几句应景的诗,这是无可厚非的。在《西游记》、《三国演义》中,我们亦能经常性地见到作者创作的过场诗。抛开这些诗中的夸张成分不谈,即便陆压真的生于鸿钧之前,那也只能说明他的寿命比较长,并不能证明他的法力有多高深。在《封神演义》的世界里,法力是否高深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机遇。普通的修真者哪怕修炼上千年,恐怕也比不上那些偶然获得机缘的门外汉,如:雷震子、杨任、殷郊、殷洪等。陆压虽活得长久,但却不能就此说明他的法力高于鸿钧。陆压的实力接近三教教主级别,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斩仙飞刀堪称封神榜下的头号法宝,这亦是事实。“贫道闲游五岳,闷戏四海,吾乃野人也。吾有歌为证,歌曰:贫道乃是昆仑客,石桥南畔有旧宅。修行得道混元初,才了长生知顺逆。休夸炉内紫金丹,须知火里焚玉液。跨青鸾,骑白鹤,不去蟠桃飧寿乐,不去玄都拜老君,不去玉虚门上诺。三山五岳任我游,海岛蓬莱随意乐。人人称我为仙癖,腹内盈虚自有情。陆压散人亲到此,西岐要伏赵公明。”
- 中书协&新年伊始,中书协用良好书风树标杆,看那作品若洗尽尘埃的新风景
- 马未都!郭沫若的诗水平怎么样马未都说句实在话,还不如我呢
- 高下立判!都是大文豪,郭沫若和鲁迅水平差多少?两首同类型诗作,高下立判
- 郭若沫&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看完都说骂得“精准”
- 心爱的女人!郭沫若用4字骂鲁迅,鲁迅用5字进行回击,世人:符合郭沫若一生
- 额头#寿命长短能从相貌上看出来若你有这7特征,可能是长寿“暗号”
- 炎黄联盟&炎黄子孙的后代,千年过去仍有3个体征,若没有祖先可能并非汉人
- 职业教育|美媒列出了NBA职业生涯场均投丢最多球的五名球员
- 郭沫若&泰山上有两个字,中日学者都看不懂,郭沫若看后也写了两个字
- 仓颉造字!国字是如何演变的?武则天曾创“圀”,现今国字采纳了郭沫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