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苏酒@中国人最温暖的时间——“岁时记”中的新年节物( 三 )


三 年夜饭盛满温暖的幸福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港湾。新年是巨大的磁石,漂泊在外的人,“有钱无钱,回家过年”“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新年是家庭团聚的盛大节日,年夜饭是辞旧迎新的团圆圣餐。在物资匮乏的传统社会,年夜饭是一年最丰盛的晚餐。同时它也是最具仪式性与象征性的晚餐。
屠苏酒@中国人最温暖的时间——“岁时记”中的新年节物
文章插图

伏虎 程建礼剪纸作品
年夜饭,又叫年羹饭、年更饭、分岁筵、团年饭等。明清时期“合家聚饮”称为“分岁”或“团年”。传统的年夜饭,食物菜肴充满寓意。北方地区新年包饺子、煮饺子,有的饺子里面还放上硬币、糖果,谁吃到谁就得到新年祥瑞。饺子形状,类似元宝,白面大馅的饺子意味富足安乐。中国南方地区的年夜饭餐桌上有两样菜不可少,一是有条头尾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旧时山区穷人弄条鱼过年不容易,有的地方就要用一条雕刻的木鱼代替。现在有人发明了新的年鱼菜,这就是以糯米为原料的糍粑鱼。糍粑鱼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味道甜美。二是丸子,南方俗称圆子,象征团团圆圆。
有些菜肴十分普通,但很特别,比如马齿苋,宋代就出现在开封的年节食谱中,我们在《东京梦华录》中看到备办的年节食物中就有马牙菜(即马齿苋)。在当代湖北英山,过年餐桌上就有一道马齿苋做的安乐菜,家人无论老幼都得尝一尝,俗说尝了该菜就一年安乐。民俗称马齿苋菜为“五行草”“长寿菜”,它维生素含量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据医学专家介绍,它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被誉为“天然抗生素”。我们祖先很早认识到马齿苋这类植物药性非同寻常,所以形成了在岁首食用它的节俗,以求新年安吉。这种经验性食疗习俗在节令食物中颇多表现,旧时北京人的年夜饭中必定有荸荠,谐音“必齐”,说家人吃年夜饭时一定要团圆齐整。其实荸荠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也是岁首预防疾病的菜肴。
屠苏酒@中国人最温暖的时间——“岁时记”中的新年节物
文章插图

屠苏酒 资料图片
《金陵岁时记》记载了南京人除夕的“十景菜”,人们以酱姜、瓜、胡萝卜、金针菜、木耳、冬笋、白芹、酱油干、百页、面筋十种,细切成丝,以油炒之,谓之“十景”。还有黄豆芽做的如意菜等,都取其吉祥之义。苏州人年夜饭,俗称“合家欢”。在年夜饭的菜肴中同样也有安乐菜,不过它是用风干的茄蒂杂拌其他果蔬做成。人们吃年夜饭,下箸必先品此,以求吉祥。周宗泰《姑苏竹枝词》云:“妻孥一室话团圆,鱼肉瓜茄杂果盘。下箸频教听谶语,家家家里合家欢。”(《清嘉录》卷十二)朴素的家常小菜,因其寓意与功用,在年夜饭大餐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菜肴。它体现了中国人俭朴、卫生的生活智慧。
年夜饭是家庭亲情与愿望的集中表达,许多食品特地为过年而做,具有象征意义。在闽南,一些菜品不可少且不可不吃:韭菜是新春尝新之物,也是初春祭祀神灵的时新供品。后代重视“韭”与“久”谐音,寓意年寿长久。家人拥炉围桌而坐,长辈带头先吃一撮韭菜,全家跟着动箸吃韭菜,边品尝佳肴,边互相祝福,其乐融融。这大约是《诗经·豳风·七月》中上古岁末“献羔祭韭”场景的现代版。饭后来些甜品,寓意生活甜蜜;吃些柑橘,寓意吉祥如意;啃些甘蔗,寓意节节甘甜、步步高升。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是人神共进的晚餐。逝去的各位亲人都被主人一一招呼、请回。只有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这大约是中国人历史感与伦理意识培育的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