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首日票房5000万,张艺谋父女的《狙击手》能否凭口碑“后发制人”?

志愿军|首日票房5000万,张艺谋父女的《狙击手》能否凭口碑“后发制人”?
文章图片

抗美援朝题材再次点燃春节大银幕 。 大年初一 , 张艺谋带着女儿张末共同执导的影片《狙击手》上映 。 虽然与《长津湖之水门桥》是同赛道起跑 , 却构成视角、风格互为补充的格局:如果说《长津湖》是恢弘的、全景的 , 那么《狙击手》便是特写的、聚焦的 。 视角风格不同 , 却带给观众一样的震撼与感动 。
可以说 , 春节档《狙击手》这一发“冷枪”打出了跨越时空的一腔热血 。 目前《狙击手》首日票房达到5000万元 , 其能否通过网友的口碑实现“后发制人”?让我们拭目以待 。
众多“以小见大”成就战争书写的抓地感
对比以往战争题材作品 , 评价《狙击手》时 , 网友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以小见大”四个字 。
这不只是就其着力还原一场班组狙击战的题材而言 。
从时长来说 , 96分钟的篇幅是同期春节档影片中最短的 , 其紧凑的节奏却令观众感慨“全程高能” 。
从视角来说 , 全篇聚焦微观层面的战术博弈 。 从电影艺术而言 , 比起近年战争片凭借大场面凸显战争残酷的拍摄 , “冷枪冷炮运动”的影视化改编具有一定难度 。 这是因为 , 冷枪对决是对耐力与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 单从战斗表现上来说 , 拉锯消耗缺少戏剧起伏与层次感 。 甚至战场上为掩护战友的火力压制要省着用子弹 , 也就缺少了银幕表现时场面调度的变化 。 然而《狙击手》没有脱离现实 , 矮化敌人 , 而是细致还原志愿军“见招拆招”的智慧胆识 。 这令观众可以更深刻认知到 , 中国人民志愿军何以在敌我装备差距极大的情况下艰难夺取胜利 。
志愿军|首日票房5000万,张艺谋父女的《狙击手》能否凭口碑“后发制人”?
文章图片

从人物刻画来说 , 全片几乎没有闪回、没有荡开去的闲笔 , 却凭借战场上零星的台词对话 , 与交战中的片刻喘息 , 立起性格各异的志愿军英雄群像 。
而从演员阵容看 , 狙击五班全员仅有章宇此前凭借《我不是药神》在大银幕算是实力派“熟脸” , 其他均为新人演员 。 而凭借张艺谋上一部影片《悬崖之上》获得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演员张译 , 则作为配角出镜 。 可意外的是 , 看似青涩用力的表演 , 却与剧中年轻战士的稚气未脱、情感充沛、坚毅执着的形象 , 形成了内外呼应 , 最终以真挚情感打动观众 。
众多的“以小见大” , 令影片呈现出一种扎实的抓地感 , 从而给习惯于“大片”视听语言的观众 , 一种平实的观演体验 。 是创新 , 更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回归 。
这不是狙击手间的较量 , 而是集体力量战胜了个人英雄主义
更为难得的是《狙击手》 , 并没有停留在“以小见大” 。 而是在特写聚焦的电影叙事中 , 在展现集体力量与凸显个体中 , 达成了平衡 , 这种平衡不只是艺术表现层面的 , 也试图去解开人民志愿军赢得胜利的根本——崇高的集体精神与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 与对个体的关照并不相悖 , 甚至互相依存 , 这才是在客观极端劣势中志愿军能够扭转局势的关键所在 。
志愿军|首日票房5000万,张艺谋父女的《狙击手》能否凭口碑“后发制人”?
文章图片

志愿军|首日票房5000万,张艺谋父女的《狙击手》能否凭口碑“后发制人”?
文章图片

而在志愿军一边 , 这个令敌人或闻风丧胆或蠢蠢欲动的“枪神” , 却是万千战士中最普通的一员 。 班里小战士关心的不是他的枪法 , 而是他何时能“笑一下”;连长对其交办的不是歼敌数量 , 而是带回一名侦察员;而他自己 , 眼见战友的接连牺牲 , 明知深陷诱捕圈套 , 却压制住复仇的愤怒与个体的安危 , 咬定上级任务毫不动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