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红星影评|《四海》口碑不佳,这次韩寒是怎么失手的?( 二 )


青年|红星影评|《四海》口碑不佳,这次韩寒是怎么失手的?
文章图片

《四海》片场照 图据片方
??其三 , 目标观众的评价撕裂 , 构成了《四海》票房流失的一大症结 。
“小镇青年”一直是韩寒电影中的重要标签 , 韩寒镜头下的小镇青年与真实的小镇青年 , 有相似的地方 , 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 相似点是 , 他们生活在三四线城市下的小镇 , 有容易满足的欢喜也有找不到未来方向的哀愁;不同的是 , 韩寒镜头下的小镇青年 , 深深沾染了文艺气质 , 他们不会是工厂里流水线上的员工 , 只会是爱老歌、爱摩托、爱兄弟的忧郁青年 。
在前三部电影中 , 韩寒电影中的小镇青年既能打动真实的小镇青年 , 也颇受大城市里小资文艺观众的喜欢 , 这二者都是韩寒电影的目标受众 。 韩寒多少还是把小镇青年的角色立住了 , 也能拿捏好“实”与“虚”的边界 , 不至于让小镇青年觉得“假” , 也能够让大城市的文艺青年沉浸在那种忧伤的调调里 。
青年|红星影评|《四海》口碑不佳,这次韩寒是怎么失手的?
文章图片

《四海》剧照 图据片方
《四海》则造成很明显的口碑撕裂:有一部分偏好文艺的观众仍然给电影打出高分 , 他们喜欢电影里那股悲凉的情绪 , 即一个年轻人梦想被现实打碎 , 失去了友情、失去了爱情 。 更多的小镇青年与普通观众 , 给电影打出差评 , 因为《四海》中的小镇青年彻底失去了“实”而走向了“虚” , 观众很难从角色身上获得共情 。
比如《乘风破浪》和《四海》都有“帮派” , 但前者里的“正太帮”是落后于时代的存在 , 他们以为囤BB机可以发财 , 这个发财梦折射了小镇青年的不合时宜 , 它的幻灭可以让观众心有戚戚 。 《四海》里 , 小镇青年的帮派是摩托帮 。 跟四轮汽车相比 , 摩托车与其说“过时”了 , 毋宁说变成小众趣味了 。 一个配置好的摩托得好几万、甚至几十万 , 更多是一些大明星和有钱人在玩 , 哪里是小镇青年玩得起的?作为赛车手 , 韩寒爱车 , 爱汽车也爱摩托 , 所以摩托成了电影中一个重要元素 , 也成为小镇青年的一个标签 。 只不过韩寒遗忘了 , 小镇里的摩托更多是用来开摩的(载客) , 而非奢侈的“兴趣” 。 这摩托帮 , 观众一看就觉得假 , 也很难有代入感 。
青年|红星影评|《四海》口碑不佳,这次韩寒是怎么失手的?
文章图片

《四海》剧照 图据片方
之后吴仁耀、周欢颂在广州讨生活 , 这是观众非常熟悉的生活体验 。 电影就对导演的现实主义创作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 必须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 , 才会有共鸣 。 但韩寒呈现的依然是忧伤的调调 , 而非忧伤的现实 , 大部分观众只觉得“悬浮” 。
总而言之 , 《四海》的失手之于韩寒来说 , 是一次代价昂贵的教训 。 韩寒该明白了:电影是叙事的艺术 , 当叙事的根基不稳 , 一味贩卖情绪、风格或某种调调 , 很难赢得大众的认可 。
(文/红星新闻特约文化评论员 曾于里)
编辑|段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