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授$抽大烟,逛窑子,“瞎子”阿炳凭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提到贝多芬,可能是一大批学子的童年记忆吧!小的时候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对音乐有着热爱的追求,去听贝多芬的钢琴曲。但是我们童年每每响起上课铃声的时候,都是贝多芬那熟悉的《致爱丽丝》。而贝多芬的故事也在小学的课本教材中,让我们耳熟能详,一个苦难的音乐家,一个双耳失聪,却依然能创造出流芳百世神曲的一个作家。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无国界,他留给我们的是不朽的音乐传奇。

杨教授$抽大烟,逛窑子,“瞎子”阿炳凭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文章插图

而就在我们国家,有着这样的一个瞎子,他逛窑子,他抽大烟。但是,他却在中国国家之内,能与贝多芬相提并论,到底是因为什么?
而今天所讲述的这个瞎子是阿炳,是《二泉映月》的作者,让我们一同来探访他的传奇故事。

【 杨教授$抽大烟,逛窑子,“瞎子”阿炳凭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杨教授$抽大烟,逛窑子,“瞎子”阿炳凭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文章插图

1893年,华彦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瞎子阿炳,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幼年时期的阿炳是十分不幸的,他在四岁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而自己的父亲又不知所踪,为了活下去,他被同族的婶婶收养。但是婶婶也有着自己的孩子,当然会有轻重缓急的对待之分。而阿炳作为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又跟自己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个婶婶当然是对自己的孩子更加上心,而阿炳在这里也仅能维持温饱活下去而已。
八岁的时候,阿炳的父亲回来了,这是阿炳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名道士。曾经是和母亲厮混在一起,才有了他的存在。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阿炳的父亲还是良心未泯,并没有放下这个儿子。看着在婶母家的生活过的也不算好,阿炳的父亲决定将阿炳家走,将他一同带到了雷尊殿去当道士。已经八岁的阿炳却大字不识一个,这眼很显然,在那个年代,连吃饱就已经算得上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了,何况从小寄人篱下,怎么可能会有去认输识字的机会呢?
阿炳的父亲决定送阿炳去私塾读书,叫他去认字。而这一去就是三年,寒来暑往的三年,阿炳在书本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通过私塾老师的启蒙,他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并且找到了自己的爱好,那就是音乐。

杨教授$抽大烟,逛窑子,“瞎子”阿炳凭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文章插图

阿炳的父亲也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的人,这一点上,阿炳也继承了他父亲。阿炳的父亲也经常教阿炳学习骨笛,二胡,琵琶等乐器。阿炳从小对这些东西也颇为上心,天赋和爱好共同的加成,使得阿炳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多种乐器。在道观中,阿炳经常参加诵经,奏乐等活动,当时已经在小小的道观中小有名气。得到大家鼓励的阿炳更加一鼓作气,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音乐中。
又是寒来暑往的六年,阿炳在父亲的教诲和自己的努力之下,18岁的时候就已经被无锡道教音乐誉为演奏能手。
天赋是上天给一个人的礼物,但是自己不珍惜的话,也没有任何的办法。1918年的时候,阿炳的父亲去世了,这一次,他再次变成了孤儿,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了他的亲人。尽管被升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继承了父亲以前的衣钵,但是没有什么是比失去至亲至爱更痛苦的事情了,在这些情感面前,功名利禄什么都不算。
阿炳开始了一段消沉的时光,而有的人命里会遇到贵人,而有的人命中就会遇到小人。在这段黑暗的时光之内,阿炳交了一些朋友,希望通过这些朋友转移她的注意力,带他走出人生的阴霾。殊不知,这些朋友将他推入了另一个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