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 , 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家书中的深情 , 家人才能读懂 , 伊能静年初二写满娘家思念的这封云端家书 , 中华儿女都能读懂 , 因为文字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团圆渴盼 , 我们身上都有 , 都刻骨铭心 , 都魂牵梦萦 。 新年立春之季 , 几位在大陆读书的台湾年轻人的家书 , 写着一样的思念 , 他们中有的留在北京担任冬奥志愿者 , 有的留京过年的生日正好与冬奥相遇 , 有的在学校食堂台湾学子一起吃的年夜饭 , 有的在室友邀请下在威海“家”里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 以视频为媒的现代家书 , 刷屏的转发和留言 , 写满同为天涯“思亲人”的共鸣 。
【台湾|家书写满两岸骨肉亲情,更有团圆渴盼】伊能静家书的第一段话就触动了很多人:以前若在台北过年 , 初二便是传统习俗回娘家的日子 , 虽然年夜饭两家人已经团聚 , 但还是会在初二去妈妈住的地方 , 给妈妈磕头拜年 。 ——很多网友都跟帖说 , 是啊 , 我们也都是这样 。 当然一样 , 文化同根同源 , 血脉相连 , 过年习俗多是一样的 。 苏雍竣同学想念的乡味香肠 , 周恩贤同学思念妈妈炖的鸡汤 , 蔡云咏同学在视频家书中给家人秀的红毛衣 , 不都是我们共同的年味!伊能静在家书中写到自己已经熟悉上海生活 , 感受到这个城市浓浓的爱意 , 台北和上海完全零距离 , 好希望能带妈妈来上海看看上海的繁华 , 也好想念曾经生活的台北街道 。
伊能静这些年到大陆发展 , 又是拍电影 , 又是上综艺 , 乘风破浪 , 吸粉无数 , 她一直以自己“祖籍山东”的身份为荣 , 并希望儿子念完大学后也跟她一起留在上海 。 她的生活、事业和家庭 , 是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一个缩影 , 很多家庭都像她一样 , 生活在大陆 , 亲人在台湾 , 或者是生活在台湾 , 亲人在大陆 。 在北航读书的姚中玉同学 , 爷爷是江苏徐州人 , 奶奶是台湾宜兰人 , 他本人生于台湾 , 上小学时随爸妈一起到徐州生活 。 疫情之前是基本是零距离 , 家人往来两岸很频繁 。
还好 , 没有什么能挡得住亲情的交流 。 疫情挡得住脚步 , 挡不住绿叶对根的情意 , 挡不住孩子对母亲的思念 。 家书看起来虽然显得古老而笨拙 , 却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传情方式 , 鸿雁传书 , 家书抵万金 , 为什么游子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对家爱得深沉 , 家书才能把这深沉的爱写得透彻 , 也才能抵达亲人的内心 。 恩贤妈妈在海峡那边回复家书时说:等你回来一定给你炖鸡汤 , 想吃什么都炖给你吃 。
新媒体让交流变得无比便捷 , 不必如从前车马那样慢 , 电子媒介能让心意瞬间到达 , 天涯若比邻 , 中国人还是喜欢把这种问候亲切地称为家书 。 深深的情意 , 还是需要长长的话 , 才能道尽 。 中国的方块字 , 中国人传统的传情方式 , 厚重的文化仪式感 , 才能把我们与传统文化相连、融入骨子里的亲情深描出来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这就是家书在今天这个新媒介发达的时代仍很流行的原因 , 我们中国人多很内敛 , 特别是在情感表达上 , 心中所想远多于口中所说 。 我们给父母打电话时 , 有时虽然内心思念奔涌 , 但口头往往很笨拙 , 常常沉默良久 。 很多在电话中当面说不出口的情话 , 却能在文字和视频中尽情抒发 。 亲爱的爸爸妈妈 , 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 , 身体好吗?明年春节我一定回家 , 好了先写到这吧 。 一部家书史 , 就是一部中国人倾诉思亲思乡思归情感的心灵史 , 家书行行无别语 , 只道早还乡 。
常有人说如今的年味变淡了 , 没有烟花爆竹 , 没有过去那般热闹 , 也没有过去那般对新年美食的渴望了 。 唉呀 , 年味其实何曾变淡?对中国人来说 , 年味很多时候不是食物和烟花味道 , 而是团圆的味道 , 想想手机里无数的拜年祝福 , 看看这些现代家书 , 想想每逢佳节倍加牵挂你的人 , 你倍加牵挂的人 , 年味就从内心深处涌出来了 。
- 北京冬奥会|跨越海峡的新春家书,连接两岸的青春梦想
- 张琪!天台即是心归处丨台湾同胞留天台过年
- 谢亭送别#「津门网」孙伯翔、孙晓云、张学群、沈一丹等六名家书法欣赏
- 刘墉$有“浓墨宰相”之称的刘墉是清代政治家书法家,但到底是不是罗锅
- 欧阳中石@「津门网」周慧珺、洪丕谟、欧阳中石、胡问遂等六名家书法欣赏
- 鞠杨科云$盛世名家书画专场,何满宗、欧阳前林、鞠杨科云、夏奇星等作品0元起……
- 傅雷家书&读书|名家新春荐读之陈子善
- 非物质文化遗产@逾50件河北武强年画亮相台湾
- 郑报|@千万郑州人,这是写给您的第七封家书!
- 疫情|@千万郑州人,这是写给您的第七封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