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我为什么怀念陈佩斯和赵本山?

陈佩斯|我为什么怀念陈佩斯和赵本山?
文章图片

又到一岁春节已至 , 提到春晚 , 你首先想到的 , 会是什么呢?
每个人的答案或许都不一样 。
但是那些最经典的小品 , 一定是我们每个人都很难绕开的集体回忆:
《主角与配角》《吃面条 》(陈佩斯)
《如此包装》《打工奇遇》(赵丽蓉)
《卖拐》三部曲、白云黑土系列(赵本山)
这些精彩的作品 , 和春晚一样 , 早就成为了春节的一种文化符号 , 已经深深的烙入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基因中 。
甚至 , 春晚之于春节 , 恰似小品之于春晚 。
而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 , “小品喜剧”是最早从春晚上被“发明”并“流行”起来的一个崭新艺术门类 。
那么“小品"到底如何被“发明”出来的?
这门艺术又经历了如何坎坷的发展?
那些经典的作品背后有着怎样精彩的故事?
大家好 , 我是带你扒下行业底裤 , 露出各种乱七八糟真相的名侦探牛腩 。
今天 , 我们将一起掀开春晚的底裤 , 去探寻那些最经典的春晚小品还有它们背后的精彩故事 。
1
1984年 , 接到春晚邀请的陈佩斯和朱时茂兴冲冲赶到剧组宾馆里 , 正在焦头烂额地创作一期非常特殊的喜剧节目:小品《吃面条》 。
那时候的晚会 , 大家根本没见过小品 。
1983年首届春晚 , 严顺开老师一人贡献了三个节目《逛厂甸》《弹钢琴》《阿Q的独白》 , 这种短剧算是小品启蒙 。
但是陈佩斯和朱时茂想做的 , 不止于此 。
他们希望创作出一种更具戏剧张力 , 更完整的表演形式 , 于是俩人在宾馆里激情四射 , 摸着石头过河 , 剧本也是删了改、改了删 , 但始终没能通过剧组的审核 。
当年还有头发的陈佩斯 , 年轻气盛 , 决定不再受这个鸟气 , 于是 , 直接润了 。
剧组没办法 , 只能去两人的老东家八一厂“摇人” , 好说歹说又把两人劝回了宾馆 , 继续激情四射 。
结果 , 功夫不负苦心人 , 这次他们反复修改出来的东西 , 又被驳回修改 。
小陈 , 当时脑子一热 , 不气盛能叫年轻人嘛?
于是他又一次跑路了 。
这种脚底抹油的事儿 , 小陈前前后后一共干了三回 。
这也说明了 , 伟大的作品 , 都是鸽出来的 。
直到一次剧组安排他们试演 , 被观众们强烈的反响触动 , 剧本最终才算定下来 。
至此 , 春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 , 《吃面条》就此诞生了 。
但这种在当时看来过于“新鲜逗乐”的表演能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 大家心里都没底 。
大年三十晚上 , 总导演黄一鹤最终下定决心 , 咬咬牙 , 顶着压力让他们上场 。
事实证明 , 导演没有看走眼 。
当天晚上 , 陈佩斯拿着空碗吃起了面条 , 留下了早期人类驯服空气的无实物吃播珍贵影像 。
陈佩斯|我为什么怀念陈佩斯和赵本山?
文章图片

《吃面条》表演大获成功 , 这种短小精悍 , 却糅合了一系列喜剧元素的新节目在春晚的舞台上 , 找到了“自立门户”的机会 。
从此 , “小品”这个崭新的艺术门类 , 开始同春晚一起 , 在我们的流行文化中扎根生长起来 。
火遍全国的两人搭档 , 也成了春晚舞台上的常客 , 贡献了一系列经典的作品 。
在小品《拍电影》中 , 陈佩斯为了圆演员梦 , 在大冬天穿着单衣拍摄夏天的戏 , 还被泼了一身“水” , 强悍演绎“无实物擤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