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莫愁|春晚没他,有点遗憾( 二 )


可想而知 , 如此的“生计” , 近乎于乞讨 , 很难真正补贴家用 , 给父母减少些精神负担而已 。 家里普遍很穷 , 那些满清余孽们 , 却普遍爱面子 , 他们嘴里馋着慈善机关施舍的粥 , 身体却不愿意动弹 。 每天清晨 , 侯宝林和一大帮孩子 , 早早就去粥厂排队 , 打上一勺粥 , 回家兑点水 , 就够家里人一顿饭的吃食了 。
施粥棚长长的队伍里 , 以小孩和老太太居多 , 偶然也会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媳妇 , 她们“自降身价”排队 , 是因为家里养着猪 , 人家打粥回去是喂猪的 。 除了这些 , 侯宝林还拉过水车、卖过冰棍儿、送过报纸 , 他从小嘴巴就甜 , 收获总是比别的小伙伴多 , 但是 , 家里照旧很穷 。 最后 , 实在没办法 , 侯宝林只能出门乞讨了 。 他渐渐到了有自尊心的年纪 , 每次都去离家远一点的地方去要饭 。 挨家挨户地敲门 , 卑微着去喊:“行行好吧老爷太太 , 您给点儿吃的吧 。 ”小小的侯宝林 , 受尽了冷眼与嘲讽 , 一次他走进北京羊房胡同的夹道里 , 碰到一个慈祥的大妈 , 大妈对他说:“吃的没有 , 我给你找身大褂吧 。 ”那还是大宅门少爷穿剩的衣服 , 虽然旧了洗得倒很干净 , 那也是童年的侯宝林穿过的 , 第二件讲究的衣服 。 这么件简单的事儿 , 他记了一辈子 。02
侯宝林长到12岁的时候 , 还一直在要饭 , 养父终于看不下去了 , 和其母亲商量说:“咱们给他找个能吃饭的地方吧 , 这孩子跟着咱们 , 迟早得饿死 。 ”他先是被送进作坊当学徒 , 没学了两天 , 侯宝林亲眼看到师兄教训人 , 吓得连饭都不敢吃 , 人家就把他送回了家 。 养父于是又把他送到一个江湖艺人那里学唱戏 。 老师名叫颜泽甫 , 收学徒之前 , 按照当时戏曲界的规矩 , 老师跟养父签下一张字据 。 与其说是字据 , 不如说那是卖身契 。 字据里有那么几句话:“投河溺井 , 死走逃亡 , 与师傅无干;如中途不学 , 需赔偿损失(饭钱) 。 ”
颜泽甫家有三口人 , 除了老师之外 , 还有师娘、师兄 , 侯宝林在家里的地位最低 。 天一亮他就得起床 , 打扫院子、收拾煤球、生炉子 , 等火点起来 , 再坐上一大壶水 , 一切准备就绪 , 他才能去喊嗓子 。 这个过程称不上复杂 , 但哪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 , 扫院子时还得蹑手蹑脚的 , 万一惊醒到谁 , 便意味着要挨打 。 就像电影《霸王别姬》表现的那般 , 老师们信奉的信条便是 , “不打不成才” 。 侯宝林聪明 , 天生就是干曲艺的材料 , 饶是如此 , 他也挨过不少打 。
从学戏到唱戏 , 不到三个月功夫 , 侯宝林就能登台演出了 , 一年之后 , 他就有资格拿分红了 。 挣钱再多 , 也与侯宝林无关 , 按照“卖身契”的规定 , 学戏三年之内 , 所有的收入归老师所有 , 作为补偿 , 老师则会管他的吃穿用度 。 侯宝林正值长身体的年纪 , 每天又从早唱到晚 , 想当然饭量也大 , 这下就惹得师娘不愿意了 。 之前还给他做饭 , 到后来干脆扔几个铜板 , 打发侯宝林自己买饭吃 。 用那几个铜板 , 换上一大碗粥、一块咸菜 , 外加几张大饼子 , 或许能填饱肚子 。 师娘又不高兴了 , 徒弟吃糠咽菜 , 显得他们脸上无光 。 师娘只允许侯宝林吃炒饼 , 师娘有了面子 , 他却只能饿着肚子 。 每天中午十二点 , 他们准时上地开唱 , 一直唱到晚上吃饭 。 晚饭过后 , 侯宝林背起得软骨病的师兄 , 继续串妓院卖唱 。
就在这个当口 , 父亲托人给侯宝林送信儿 , 他的养母病死了 。 老师带着侯宝林去求茶馆的老板 , 老板给了一个银元 , 还允许他们在茶馆卖唱筹钱 。 侯宝林在茶馆唱完戏 , 跪在地上求大伙 , 最后勉强收上五十多个铜板 , 他突然感觉挺欣慰的 , 这些钱够埋老娘了 。 最后 , 老师只给侯宝林四枚铜板 , 就打发他回家了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