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莫愁|春晚没他,有点遗憾

吴莫愁|春晚没他,有点遗憾

文章图片

吴莫愁|春晚没他,有点遗憾

文章图片

吴莫愁|春晚没他,有点遗憾

文章图片

吴莫愁|春晚没他,有点遗憾

文章图片

吴莫愁|春晚没他,有点遗憾

文章图片

吴莫愁|春晚没他,有点遗憾

文章图片

吴莫愁|春晚没他,有点遗憾

文章图片

吴莫愁|春晚没他,有点遗憾

文章图片

吴莫愁|春晚没他,有点遗憾

文章图片



1983年 , 央视第一届春晚 。
赵忠祥致完开幕辞 , 一段诙谐的动画过后 , 主持人登台 , 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 , 这才缓缓拉开序幕“春晚”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节目 , 实际上是一段“谈话” 。 上来一个老者 , 穿着深蓝色的中山装 , 戴着褐色眼镜 , 他个头矮小 , 其貌不扬 , 说出的话却中气十足、字正腔圆 。 “今天是大年三十儿 , ”老人的一通客套话说完 , 开始介绍主持人 , 他分别指了指马季和姜昆 , “这两位大家都熟悉吧 , 一个是我的徒弟 , 一个是他(马季)的徒弟 。 下面的话就由他们说去 。 ”

老人几句话 , 说得那么自然、亲切 , 却透出一股俏皮 , 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 他就是侯宝林 , 中国相声界当之无愧的大师 。01
诗人冰心曾说过 , 童年啊 , 是梦中的真 , 是真中的梦 ,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 大部分孩子的童年 , 都有关乎于母亲的回忆 , 如冰心之言 , “含泪的微笑” 。 侯宝林先生初始的记忆里 , 没有母亲 , 也没有微笑 , 却有些喧闹 。 他有回忆的人生 , 从四岁时开始 , 从哐哐哐行进的火车上开始 。 四岁的侯宝林 , 穿着童年唯一一件漂亮的衣服 , 吃着香甜的炒栗子 , 迷迷瞪瞪地 , 依偎在一个男人的身边 , 竟然还觉得有些温馨 。
那时的侯宝林不知道 , 这个男人(他后来的舅舅) , 要把他带到北京 , 送到侯姓人家去做养子 。 自己或许是天津人 , 应该是酉时(即下午5点到7点)生人 , 因为侯宝林的乳名叫“小酉儿” , 养父母不会说太多 , 他只能凭借零星的记忆 , 以及逻辑推理 , 拼凑出自己四岁之前的人生 。 侯宝林的养父叫侯连达 , 满族镶蓝旗人氏 , 祖上也曾阔过 , 清朝亡了 , 铁杆庄稼倒了 , 侯家也就没落了 , 到了侯连达这一辈 , 甚至都穷到揭不开锅了 。
侯宝林的新家 , 位于地安门内大街织染局胡同 , 门里院的一间东房 。 北京有句俗话 , “有钱莫住东厢房” , 四合院里东厢房最低矮 , 往往是冬季不暖 , 夏日最热 , 一般还靠近南山墙的厕所 , 东厢房常用于堆放杂物 。 侯家之落魄 , 由此可见一斑 。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 , 侯宝林再也不敢奢望糖炒栗子或者新衣服了 。 从很小的年纪开始 , 他就得帮着家里过日子 。 侯宝林最早的“生计”是“捡煤核儿” , 每每冬季来临 , 还没有暖气的年代 , 北京居民常见的取暖方式就是生炉子 。 老年间的人厉行节约 , 即便再有钱 , 也得把煤球儿 , 烧完了筛 , 筛了又捡 , 捡了再筛 , 实在烧不出来 , 才会把煤渣倒掉 。 当冒着热气的煤渣被倒出时 , 一群小孩子或者老太婆 , 便乘热而上 , 妄图从其中再次挑拣出星星点点的“精华” 。 等攒的“煤核”足够多 , 孩子们又会推开商家的大门 , 用一箩筐“煤核儿” , 换几口陈馍烂饭也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