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老师$临帖感觉不错,一创作却力不从心,怎么办?书法老师:方法错了

原创文章,谢绝搬运!
很多人学书法都知道临帖,可是却不专一,今天临这本明天临那本,这种临帖方式只适合于比较高阶的朋友,对于初学的朋友还是选择专一比较好。
还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临帖感觉不错但一创作却力不从心,其实这就是临帖上出了问题。
书法老师$临帖感觉不错,一创作却力不从心,怎么办?书法老师:方法错了
文章插图

比如你临集王圣教序,只对着拓本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这是刻本,王羲之的真实用笔信息已经丢失了很多,那怎么办呢?
好的方法就是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学的,书法史上学二王的大有人在,而且是名家辈出,比如米芾、董其昌、赵孟、王铎等等。
书法老师$临帖感觉不错,一创作却力不从心,怎么办?书法老师:方法错了
文章插图

特别是要看看王铎是怎么临圣教序的,还有要学会看看王铎是如何通过米芾进行学二王的,这将对你学圣教序有莫大的帮助。
这也等于你找了这些大书法家来帮助你学习圣教序,是不是比你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要好上太多呢?
当你这样参考式地进行临帖时,你已经不是在单纯地临帖了,而是在创作了,所以嘉强说临帖和创作本身就是一体的,其实没有什么临创转换的问题。
书法老师$临帖感觉不错,一创作却力不从心,怎么办?书法老师:方法错了
文章插图

临创转换在嘉强看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你要知道,临帖就是为了创作,那么你就应该以创作的方式来进行临帖,以举一反百的方式来临帖,要彻底地吃透这个帖,彻底地消化这个帖,那么,这个帖已化成你的肌肉了,你还怕不会创作吗?
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创临章第一》说:
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先,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键,不得计其遍数也。
书法老师$临帖感觉不错,一创作却力不从心,怎么办?书法老师:方法错了
文章插图

王羲之的这段话概括起来就是说,你要好好临一本帖而且要不讲遍数,别好高骛远、喜新厌旧,要先守好一家学好一碑精于一帖,有了根基后再向外延伸。
临帖的延伸技巧就是要有承上启下关系,可以选同一位书法家的类似的风格作品进行延伸,然后再向不同书家的不同风格进行延伸,最后就可以融会贯通,以点带面,形成自己的书风。
王羲之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你看他的早期作品,古法还是很浓的,也是在不断的消化和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的,他的成功路径是值得学习的。
书法老师$临帖感觉不错,一创作却力不从心,怎么办?书法老师:方法错了
文章插图

欧阳修在《夏日学书说》中说:学书当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为之奴书。
临帖临得像是技术,但最终不能只靠这技术来支撑自己,而是要像吃饭一样,吃下去要消化并长成自己的模样,假如只把临得像当作能耐的话,那就如吃什么就长成什么那样可笑。
欧阳修所说的奴书就是写字匠,是搬运工,那不是真正的书法。
书法老师$临帖感觉不错,一创作却力不从心,怎么办?书法老师:方法错了
文章插图

要想快速入帖和出帖,其实还是有技巧的,除了嘉强前面说的那些,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精读碑帖。我想起姚孟起在《字学忆参》中所说的:“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业始入神。”
到了“得意忘形”的境界,你的书法也就可以登堂入室进入高级阶段而成一家之美了。(嘉强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