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解读:“只此青绿”和“千手观音”,堪称春晚舞剧“双璧”

千手观音|解读:“只此青绿”和“千手观音”,堪称春晚舞剧“双璧”

文章图片

千手观音|解读:“只此青绿”和“千手观音”,堪称春晚舞剧“双璧”

文章图片

千手观音|解读:“只此青绿”和“千手观音”,堪称春晚舞剧“双璧”

文章图片

千手观音|解读:“只此青绿”和“千手观音”,堪称春晚舞剧“双璧”

文章图片



【千手观音|解读:“只此青绿”和“千手观音”,堪称春晚舞剧“双璧”】只此青绿剧照
2022年春晚天花板“只此青绿”一亮相 , 守岁的人们顿时屏气凝神 , 从视觉到灵魂都被深深震撼了 。 回过神来 , 这种惊艳的感觉似曾相识 。 没错 , 2005年春晚天花板“千手观音”也如此震撼灵魂 。 虽然时间过去了17年整 , 至今记忆犹新 , 已经深深植入灵魂 。 如果把这两部国宝级的舞剧比作春晚“双璧” , 一点都不夸张 , 经典作品都经得起岁月的洗刷 , 也能够做到雅俗共赏 。

千手观音剧照
背景宏大
《只此青绿》舞绘的《千里江山图》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 是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18岁的巨制杰作 。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的大青绿设色绢本上 , 是一幅江河烟波浩渺、群山层峦起伏的江南山水图 。 全卷青绿重设色 , 山石青绿重彩 , 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 , 显示青山叠翠 。 图中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 , 笔墨工致 , 位置得宜 , 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 充满了对锦绣河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 何谓“青绿”?本指石青和石绿两种矿物质颜料 , 历经千年而未衰 , 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 , 也指用石青石绿这两种颜料为主的设色画法 。 “只此青绿”正是主创团队从中提炼出的“青绿”意象 , 美轮美奂 。

北宋《千里江山图》
《千手观音》复活的“千手观世音” , 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 , 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 , 与阿弥陀佛、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 据佛教典籍记载 , 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 , 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 。 唐代以后 , 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 。 千手观音的形象 , 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 , 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 “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 , 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 , “千手千眼观世音”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 随众生之机 , 满足一切愿求 。

千手观音剧照
创意非凡
《只此青绿》由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担任总编导 。 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 , 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 , 以“展卷人”视角 , 用“青绿”和“入画”对话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 , “舞绘”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 据导演周莉亚介绍 , 因春晚无法转台 , 只能选了“青绿” 。 “青绿”就像《千里江山图》的灵魂 , 也成了剧中唯一一个抽象的、写意的角色 , 设计了“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一系列唯美至极的造型动作 , 再现“心中若能容丘壑 , 下笔方能汇山河” , 舞出来的“青绿” , 正是《千里江山图》内含的气质和魂魄 。

只此青绿剧照
《千手观音》由原总政歌舞团的团长、中国舞蹈界“世纪之星”唯一获得者、被称为“舞界奇才”的张继钢编导 。 历时7年倾力打造 , 讲述神性的故事 , 赋予人性的光辉; 其中《太阳升起》《千手千眼》两个舞段引人注目 , 将有限的舞台衍化与映现万千的世界;将美的、诗的、情的舞姿栖息于和谐的灵韵;将纯净悠远的天籁之音附丽于荡气回肠的深情;将缠绵悱恻、一往情深的诗境与超旷空灵、羚羊挂角的画境融为一体;将拈花微笑的禅意与千手千眼的圣境 , 指向因心造境、博爱慈悲的至真至善 , 将人们带入了心的视域、意的空间 ,鬼斧神工的编排巧思、出神入化的肢体语言和大爱无形的感召力量 , 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