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上百个虎年,虎是怎样从猛兽变成“萌”兽的?( 三 )


现存国家博物馆的秦阳陵虎符,就是古代虎符的实证,虎身有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将所管辖的地区名字刻在虎符上,表明了虎符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的特点。
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上百个虎年,虎是怎样从猛兽变成“萌”兽的?
文章插图

阳陵虎符 中国国家博物馆
虎符之外还有虎雕。汉初名将霍去病的墓前,立有马、牛、羊等动物石雕,也有马踏匈奴、人熊相搏、怪兽食羊等石刻,其中有一件借助天然石形和纹路,略加斧凿,用弯曲线纹勾勒出的老虎形象。这件石虎和其他石雕一起,静静矗立在霍去病墓前,昭示着汉帝国的往日雄风。
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上百个虎年,虎是怎样从猛兽变成“萌”兽的?
文章插图

霍去病墓前的伏虎石雕 网络
近年轰动一时的“江口沉银”文物案中,追回过一件“永昌大元帅金印”,有关专家推测,可能为明末农民军将领张献忠所有。这枚金印重达3000余克,印面为九叠篆文,印钮为斑斓猛虎。
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上百个虎年,虎是怎样从猛兽变成“萌”兽的?
文章插图

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网络
在《明末农民军名号考录》中,记载过李自成、张献忠队伍中的将领,常常会有“飞天夜叉”“滚地狼”“豹五”“倒坐虎”这样的诨名,由此可见虎的威猛之风,和当时农民军所向披靡、杀伐果决颇为匹配,不过也让人觉察到明末战争的血腥。
「现实中的虎」虎有武勇超神的一面,也有狡黠凶残的另一面。人在和虎的短兵相接中,也在逐渐观察和了解虎,将自然界中虎的真实形象融入文化符号里。
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上百个虎年,虎是怎样从猛兽变成“萌”兽的?
文章插图

青铜乐器战国虎钮錞于 图虫创意
最常见的便是老虎捕食动物的纹样。北方草原地区曾经流行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又被称为草原风格青铜器,上面常见有虎食牛、羊的纹饰。故宫博物院中藏有汉代虎食羊铜饰牌,抓住了草原上猛虎捕食猎物的瞬间,工匠别出巧思,将羊身翻折从虎身翻过垂下,炯炯有神的老虎与无助的猎物形成鲜明对比。
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上百个虎年,虎是怎样从猛兽变成“萌”兽的?
文章插图

饰牌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能反映中国北方早期畜牧民族文化与艺术特征的物品。图为汉代虎食羊铜饰牌 故宫博物院
南方地区常出现虎食野猪的场景,也反映出了不同地域野生动物种群的分布特点。在云南省博物馆里,战国虎噬猪铜扣饰便是老虎捕食野猪的主题,极为生动,似乎能听到野猪绝望的喘息。铜扣底部还有一条蛇,蛇头咬住野猪前腿,野猪似乎站立在蛇身上,实际是为了保持整个构件的稳固。
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上百个虎年,虎是怎样从猛兽变成“萌”兽的?
文章插图

图为战国虎噬猪铜扣饰,此件扣饰具有云南青铜时代典型的“动物纹”牌饰艺术特征 云南省博物馆
随着武器的进化,人类也开始猎杀老虎。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有一件西汉八人猎虎铜扣饰,其中六名持刀武士肩上扛着捕获的猛虎,前方有一人怀抱公鸡,一人手捧美酒,场面热烈,反映了狩猎大获丰收的欢畅。
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上百个虎年,虎是怎样从猛兽变成“萌”兽的?
文章插图

西汉八人猎虎铜扣饰 网络
最初,人们猎杀老虎,一方面是为了抢占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是为获取珍贵的虎皮。后来,猎虎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方式,让古代统治者乐此不疲。
清朝统治者在马上夺天下,居安思危,特别重视保持自身的尚武精神。河北承德附近的木兰围场,就是清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子弟射猎之处。如今,我们还能在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的刺虎图上看到这样的场景。其中的乾隆皇帝刺虎图,还是由郎世宁所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