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羁旅诗人鲍照,二十余年的宦海沉浮,为何最终要寄情于自然?

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有评“清新庾开府 , 俊逸鲍参军 。 ”这么一句 , 明面上是赞李太白 , 但也是着实赞了鲍照一把 , 可见鲍照在当时的诗歌文学水平亦是相当高的 。
数十年的羁旅漂泊 , 游于山水自然之间 , 感受到官场之外的自然情感 , 再加上久久的不得意 , 他的那一颗强烈汲利的心也逐渐平静下来 , 开始将情感寄于自然风景之中 , 以诗抒情 , 寄情于景 。
鲍照的诗长于乐府 , 其擅写七言 , 对唐代诗歌发展起来很重要的作用 , 鲍照的山水诗也对当时的文坛有一定的引导力 。 但又因其人生境遇 , 贫困求仕的艰难之路导致他的诗作里也或多或少都夹杂着一下谋仕之意 。
古言:“诗以缘情” , 诗歌是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 , 思想情感也往往与其人生境遇脱不开关系 。
鲍照|羁旅诗人鲍照,二十余年的宦海沉浮,为何最终要寄情于自然?
本文图片

一、鲍照身世
鲍照 , 字明远 , 东海(今山东郏城北)人 , 其青少年时期由诗《从拜陵登京蚬》可大致推断在
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度过 , 南朝宋文学家 , 约生活于414-466年 。 此时社会贵族制度盛行 , 动荡不安 , 但其诗歌成就高 , 后人将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
鲍照出身低微贫寒 , 自负才学 , 但在门第观念严重刘宋时期很受歧视 , 郁郁不得志 , 又有养活家人之任 , 因此在谋求仕途方面就做了诸多努力 , 向当时的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进入其幕府任其国侍郎 , 又作过几任县令 , 亦参衡阳王刘义季 , 始兴王刘濬的幕僚 , 最后担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 , 因此后世称之为"鲍参军" 。
鲍照有二十余年在宦海沉浮 , 很明显在这一时期 , 羁旅漂泊和为生艰谋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主要情感动机 。 亲历官场风云而又力不从心 , 观遍社会百态而又不知所从的行旅经历 , 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心中“才秀人微 , 故取湮当代”不甚能表地激愤将他“发唱惊挺 , 操调险急”的创作风格所激发 , 以并不柔和的笔调去抒写自己心中的郁结 , 这与当时社会所流行的诗歌创作风向相悖 。
明帝泰始二年(466)之时 , 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称帝 , 刘子顼起兵响应 , 后刘子顼兵败 , 被赐死 , 55岁鲍照亦被乱兵杀害 , 结束了他因生汲官羁旅漂泊又碌碌无甚为作的一生 , 今有《鲍参军集》传世 。
鲍照|羁旅诗人鲍照,二十余年的宦海沉浮,为何最终要寄情于自然?
本文图片

二、前期积极入仕 , 贡诗以谋
鲍照《解褐谢侍郎表》:“臣孤们贱生 , 操无炯迹 , 鹑栖草泽 , 情不及官 。 ”这样诚惶诚恐的子谦之词 , 可以看出鲍照自身有着因出身贫寒而难避的自卑感 。
由于家境贫苦 , 鲍照读书晚 , 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大的影响 。 鲍照天资聪颖 , 即使晚读书也颇有成就 。 暂不提他来自庶族贫民的自卑 , 鲍照身上有着独属于青少年的英勇不羁 , 文章句法之间透着不被驯服的野性 。
鲍照给刘义庆贡诗言志:“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 , 使兰艾不辨 , 终日碌碌 , 与燕雀相随乎?”将其年轻气盛的得意模样一绘而出 。 他自视才高 , 仕进心强 , 曾极力歌颂宋文帝和孝武帝的功德 , 写了数篇《中兴歌》以奉上谋仕 , 但效果却远远不及其本意 , 仕途并不畅达 , 除了任侍郎之职外大致还做过郎中令 , 这显然就是没有得到重用 。
鲍照|羁旅诗人鲍照,二十余年的宦海沉浮,为何最终要寄情于自然?
本文图片

这时候年轻气盛 , 想要急功近利的鲍照自然无法定气 , 觉得贡诗致此却回报甚浅 , 心理自然不是滋味儿 , 于是《还都道中》《行京口至竹里》等就时时透露着游子思乡之情 , 即使怀其父母妻子 , 私认为这也是鲍照想通过常见的游子之情来侧面表达心中不满的提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