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买定离手,今年奥斯卡开盘了,你压哪部?( 二 )


比《沙丘》定位更商业、但口碑也算不错的有两部:全球票房冠军《蜘蛛侠:英雄无归》和《007:无暇赴死》 。 前者聚齐了三任大银幕蜘蛛侠 , 后者是丹尼尔·克雷格的角色谢幕之作 。 奥斯卡正因为当年诺兰的《蝙蝠侠》未能入围最佳影片 , 才把提名影片的数量增加到十部(这个过程经历了各种小调整) , 目的就是为了兼顾口碑不错的商业大片 。 它甚至考虑另设一个“Best Popular Film”的奖项 , 以体现市场的反响以及影响力 。
没想到 , 越调整 , 入围及得奖的影片越来越小众 , 导致去年的颁奖典礼收视率低至1000万人 , 比《泰坦尼克号》那届少了整整4720万 。 我们认为的奥斯卡大年或小年 , 跟观看颁奖直播的北美电视观众人数是高度吻合的 。
全球|买定离手,今年奥斯卡开盘了,你压哪部?
文章图片

无论是《007:无暇赴死》还是《蜘蛛侠:英雄无归》都是以情怀为最大卖点 。
艺术质量是一个主观标准 。 在每年二三十部所谓的奥斯卡热门影片中 ,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调调 。 比如我偏爱《犬之力》《麦克白的悲剧》 , 但对《呼朋引伴》《里卡多一家》不以为然 , 但我看到有些美国影评人持相反观点 。 能提名最佳影片的作品 , 平庸的并不少 , 但不可能一无是处 , 肯定有它自己的长处 。 问题是:它能否引发很多人(即便是评委层面)的共鸣?
奥斯卡采用权重的评选机制 , 往往让少数人的最爱取代了多数人的第6-10名 。 这酷似当下的网络粉丝效应:一个狂热粉能制造出十个人(甚至更多)的声音 。
#02
一向以奥斯卡前瞻及预测作为主要价值的英国BAFTA更是彻底颠覆了它的传统定位 。 当它的数千名成员选出的最佳导演及演员类结果不符合其政治正确理念时(冠冕堂皇的用语是“多样性”diversity) , 它的领导班子可以直接改动其评选结果 。
这是他们在新冠元年的创举 , 今年开出了奇异的花朵 , 即最佳导演提名名单中居然没有《沙丘》的牛蛙、《贝尔法斯特》的布拉纳 , 以及《西区故事》的斯皮尔伯格 。 我敢斗胆说 , 如果简·坎皮恩不是女性的话 , 可能也会被无情地替换掉 。
全球|买定离手,今年奥斯卡开盘了,你压哪部?
文章图片

简·坎皮恩凭借《犬之力》获得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 , 第75届BAFTA最佳导演提名 。
奥斯卡的最佳国际片 , 在首轮评选中加入了保送名额 , 主要是针对三大影展的大奖作品 , 可以算是对一人一票制度的补充;英国奥斯卡则明显用领导意志压倒一切 。 最讽刺的例子:丹泽尔·华盛顿缺席最佳男主角提名 。 它的六个被提名人中 , 已经有两名黑人 , 所以 , 尽管你主演了莎士比亚经典 , 尽管你有长期的积累效应(多次该获提名却不见踪影) , 你依然成了领导闭门磋商的牺牲品 。
是的 , BAFTA的评选机制跟奥斯卡相似 , 但在东施效颦学电影节这件事上 , 它抢在了奥斯卡前面 。
全球|买定离手,今年奥斯卡开盘了,你压哪部?
文章图片

黑人演员威尔·史密斯凭《国王理查德》获第75届BAFTA最佳男主角提名 。
如果说《蜘蛛侠》是奥斯卡可以兼顾却未能兼顾的天平一侧 , 那么 , 日本片《驾驶我的车》则代表了另一侧的艺术 。 该片横扫美国数大影评人奖 , 让人联想到韩国影片《寄生虫》 。 当然 , 它三小时的时长以及跟戏剧的互文性 , 提高了欣赏门槛;有人说 , 它的命运也许掌握在日益增加的国际评委手里 。 该片能入围几项大奖 , 显示奥斯卡的国际化颇有成效 , 也表示《寄生虫》确实开启了奥斯卡的一个大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