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碟|上世纪90年代遍布大街小巷的录像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在春节期间 , 与家人一起到电影院看一场贺岁电影 , 是许多人的标准动作 , 这也使得春节档电影非常火爆 。 从2018年开始 , 中国就超越北美 , 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 , 一定看过今年最火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吧?
如果时光回转几十年 , 回到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 , 春节期间电影院就没有这么热闹了 。 那时候 , 电影院还没有引进欧美电影大片 , 国产电影产量较低 , 质量也不高 , 人们不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 , 宁愿窝在家里看电视剧 。
年轻人消遣娱乐的方式 , 往往就是去录像厅看几场录像 。
影碟|上世纪90年代遍布大街小巷的录像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文章图片

为什么要在录像厅看录像呢?因为当时港台电影 , 以录像带的方式传入内地 。
众所周知 , 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 , 是港台电影的黄金时期 。 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成龙、林青霞、李连杰、张国荣、张曼玉、梅艳芳等港台巨星主演的电影 , 比如《醉拳》《英雄本色》《警察故事》《纵横四海》《赌神》《逃学威龙》《喋血双雄》等成为电影市场的“宠儿” 。 这些以武打动作片为主的电影 , 绝大部分都以录像带的方式被引进内地 , 进入到录像厅 , 为一代年轻人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
影碟|上世纪90年代遍布大街小巷的录像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文章图片

那段时间 , 录像厅的生意出奇的好 , 几乎每播放一部港台录像 , 都会人满为患 。 这样一来 , 全国各地的录像厅遍地开花 。 这些录像厅多数分布在人员集中的学校、车站、商场周边地区 , 有的甚至开在电影院附近 , 与电影院“抢生意” 。 这些录像厅的名字都取得非常霸气 , 比如“环球录像厅”“跨世纪录像厅”“新世纪录像厅”等 。
很多录像厅为了招揽观众 , 还会特意用一个大音响把电影的声音播放到外面来 , 如果你走在集市上 , 就会听到里面传来 “嘿、哈、吼”的拳击声音 。 这是激起你们的男性荷尔蒙 , 对录像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 从而买票进去观看 。
影碟|上世纪90年代遍布大街小巷的录像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文章图片

相对于今天一张电影票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价格 , 那时候一张录像票的价格不算贵 , 通常在一毛钱、两毛钱之间 , 最贵也不过一元钱 。 如果录像票的价格定贵了 , 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娃儿就买不起了 。 大多数录像厅都可以看通场 , 随到随看 , 没有清场 , 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能够看两三场 , 非常划算 。
有的录像厅还准备了通宵场 , 整晚播放录像片 。 看通宵录像的观众 , 基本上都是单身男子 , 偶尔有男青年带着女朋友一起进场看 。 那时候 , 不少旅客为了省住宿旅店的钱 , 在火车站、汽车站周边观看通宵录像 , 看录像累了 , 就躺在椅子上呼呼大睡 , 一觉醒来正好天亮 。 这比住旅店省钱 , 又比露宿街头安全 。
影碟|上世纪90年代遍布大街小巷的录像厅,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文章图片

录像厅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城市、乡镇、农村 。 上世纪90年代初 , 我到县城去 , 几乎每条街巷都有一两家录像厅 。 我相信 , 许多70后、80后都有进入录像厅的经历 。 作家、赛车手韩寒也不例外 。 他的小说、电影作品里 , 都少不了录像厅的身影 。 这是时代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 , 轻易难以消失 。
在上世纪90年代 , 一种镭射影碟(即LD激光视盘大影碟)开始进入录像厅 。 镭射影碟更加清晰、节目资源多 , 优势明显 , 迅速地获取了人们的“欢心” 。 录像厅慢慢变成了镭射电影厅 。 镭射电影厅配备了沙发软座、环绕音响 , 观影体验更加舒适 , 又让有先见之明的录像厅老板赚得盆满钵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