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古代穿衣规矩太多,每年都有人因此丧命,龙袍更是重中之重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风水摆布第一人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皇帝的衣服都是龙袍,并自称为“真龙天子”。这是中国龙文化的一种体现,在很多出土的文物中,都能印证此文化。




龙纹$古代穿衣规矩太多,每年都有人因此丧命,龙袍更是重中之重
文章插图

在中国古代,皇帝开心是“龙颜大悦”,不开心是“龙颜不悦”;皇帝的床是“龙床”,坐的椅子是“龙椅”——什么都跟“龙”有关。以前,还有一出京剧《打龙袍》,主要是说皇帝犯了错误会受到惩罚,但不能直接体罚皇帝,便以打龙袍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惩罚,但愿打在龙袍上,能疼在皇帝的心里,起到警示作用。不过,皇帝离老百姓的距离太远,使得他们的衣着显得很是神秘。所以,大家只是简单地认为:这些袍子上只是绣着几条龙罢了。但事实上,皇家的袍子从式样到颜色到图案设计,各朝代都是不一样的。而黄色成为皇家的专用色,应是从唐高祖李渊开始的。不过,看宋朝和元朝,朝服的颜色并不是黄色。由于,清朝留下的资料相对较多,所以,世人对这个朝代皇帝的衣服,相对会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虽然,皇帝穿衣是相当讲究的,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穿便服,这不属于龙袍。就清朝而言,龙袍是皇帝的吉服。看名字就可以猜出,这是皇帝出席一般吉庆宴会、或朝见臣属时的穿着。从其等级来说,略低于朝服,是祭祀或者重大节日时,皇帝所穿的礼服。




龙纹$古代穿衣规矩太多,每年都有人因此丧命,龙袍更是重中之重
文章插图

名称不同,式样当然也有区别,而且不难区分。简单来说,龙袍(吉服)没有披领,朝服有。龙袍是上下统裁的,也就是上下一体,而朝服则是分裁的。再来看看颜色,龙袍是以明黄色为主,也可以用金黄或者杏黄色。《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志》就有记载:“龙袍,色用明黄。”清朝的皇帝,对于自个衣服很是看重,从顺治开始对服制都有规定,直到乾隆才真正确定下来。在雍正时期,龙袍被定为四种颜色:石青、明黄、大红、月白,而且,石青色是打头的。到了乾隆时期,把颜色比较重的石青色改成了蓝色,所以,蓝色的龙袍越往后颜色就变得越淡。不过,故宫博物馆倒是收藏了一件乾隆的夏季吉服——月白色缂丝彩云蓝龙袷龙袍。月白色的面料,大概是和季节有关。朝服的颜色很多,黄色还是主色调,明黄为贵,祭祀天时衣服为蓝色,朝日时是红色,夕月时是白色。看这些朝服,图案的位置不能有任何误差,主角自然是龙和十二章纹样。分体式裁剪的上衣绣着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下裳则绣着藻、火、宗彝和粉米四章。




龙纹$古代穿衣规矩太多,每年都有人因此丧命,龙袍更是重中之重
文章插图

要知道,皇帝身为“九五至尊”,自然在数字上会处处有所体现。此外,在龙袍上,领的前后各有正龙一条,左、右及交襟处各有一条行龙,袖端各有一条正龙,还有一条绣于里面的衣襟处。这既能照顾到美学上的对称,数量还是9条。于是,有人说,大臣的官服也有龙,不过是四爪龙。清朝的一品、二品和三品官员的官服,是九蟒五爪的蟒袍,不过补服不同。从名称可以看出,大臣身上的图案,只是小蛇,龙只能用于皇家。若这话说在当时,将是斩首的下场。在清朝,由于服制上的问题,每年都会有人失去小命。远在商周时代,龙纹就已经成了天子纹章和权力的象征。不但会将其刻画在一些青铜器皿上,还会将其画在旗帜和衣服上以彰显身份。到了嬴政时期,更有了自称“祖龙”的说法。可见,龙已经正式成了皇帝的“代言”,只属于皇家。以至于,皇帝的所用之物,都会冠以一个修饰词“龙”。不过,龙的图纹并非一成不变。在明朝时期,龙的形象几经变化,到了清朝,龙的眼睛更圆。爪子呢?五个趾靠于一块,不如明代的“鹰爪”有气势,感觉有些无力。到了清末,龙纹不如之前威风,显得很是老态,连盘曲都少了,给人的感觉是龙体有些僵直。